「我們希望在東盟有強而有力的合作夥伴。尤其是考慮到來自中國的壓力愈來愈大。」這番直言不諱的話並非來自美國的政府官員,而是上周五來自歐盟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öm)。 她當時在新加坡正出席商業會議,並順道與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10個成員國的代表磋商。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歐盟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進行舌戰,他希望對進口鋼鐵和鋁進行徵收關稅(加拿大和歐盟是美國的鋼鐵和鋁的主要出口國),歐盟正加強實施自由和公平貿易。
儘管受特朗普的政策影響,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抬頭,但歐盟希望亞太地區的「開放經濟體」成為自然夥伴。歐盟與加拿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於去年9月臨時生效,與日本的協定亦可在今年生效。
歐盟與東盟之間的經濟關係非常強大。歐盟是繼中國後,東盟最大的商業合作夥伴;而東盟則是繼美國和中國後,歐盟最大的商業合作夥伴。去年布魯塞爾與東盟的貿易額為2,818億美元,與前年相比增長9.1%。歐盟也是東盟國家的最大外國投資者。歐洲在該地區的投資在2016年已達至327億美元。
歐盟貿易專員和東盟各國經濟部長在聯合聲明中強調,兩個地區集團將在全球問題上共同努力,尤其是自由開放貿易。東盟成員國知道特朗普的關稅可能會引發全球連鎖反應,對其貿易導向型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在這方面,東盟可以支持歐洲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措施,反對美國總統的保護主義舉措。
歐盟在東南亞投注很大。東盟最有活力的國家可受惠於布魯塞爾的普遍優惠制度,該制度可確保三分之二的產品出口到歐盟的關稅較低。更重要的是,低度發展的東盟國家得到歐盟「除軍火其餘皆可」(Everything But Arms)計劃的幫助,該計劃允許除武器和彈藥之外的所有商品可免費進口歐盟國家。
歐盟認為,東盟的發展可以支撐東南亞的安全,促進該地區更平衡的地緣政治環境。但若沒有美國的積極合作,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特朗普繼續以他的貿易保護主義議程疏遠盟友和合作夥伴,這只是個妄想。
聯盟和夥伴關係不能僅以軍事關係為基礎。奧巴馬在最初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時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他的經濟重點策略「重返亞太」(pivot to Asia),旨在促進美國與亞太國家的貿易聯繫,並對抗不斷掘起的中國。現在歐盟將嘗試接火棒,不過恐怕卻沒有全球超級大國的實力。
撰文:評論員Emanuele Scimia
原文:
http://www.atimes.com/eu-asean-trade-counterbalance-trump-china/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