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先:中華文化當自信

亞太日報

text

作者: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楊義先

作爲江河文明的典型,中華兒女本有三位始祖:一位好武,二位善農。但是,這兩位尚文的“農夫”卻聯合起來,意外打敗了那位蠻野“武夫”,並用最難聽的名字,蚩尤,來命名敗將;把最神聖的名字(黃帝、炎帝)留給了自己。

從此,我們就驕傲地自稱爲“炎黃子孫”。從此,文化建設就成了除生存之外,最受關注的事情。從此,華夏後代不再尚武。

1.不尚武的後果

作爲戰神,蚩尤雖仍被尊爲中華人文始祖之一。但是,自從被炎黃二帝碎屍分葬後,他的尚武精神就基本被徹底拋棄:雖然發明了火藥,卻用它來做鞭炮,而不是槍炮;雖然發明了指南針,卻用它來看風水,而不是幫助打仗;我們守土的策略不是紮在鄰國的土地上以攻爲守,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高築大壩;在禮儀中,甚至是以喪事的規制來對待“武”;像“揚威耀武”、“窮兵黷武”等帶“武”字的成語,也多爲貶義;即使犧牲一些吃像,用嘴啃,國人也情願用兩根竹筷當餐具,而不使用象徵武器的刀、叉等;在日本盛行的“軍國主義”,在中國根本就沒有可能性。

“不尚武”致使我族在軍事上經常處於弱勢,不斷地被外敵入侵,不斷地被迫遷徙。如果說“蚩尤部落的部分先民,從北方逃往西南,形成今天的若干少數民族”是內戰的話,那麼,在軍事上,我們被外族欺負的歷史,可分爲兩階段:

第一階段,清朝前數千年來,草原文明的金戈鐵馬,讓我們吃盡了苦頭;

第二階段,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海洋文明的堅船利炮,又把我們打得千瘡百孔。

實際上,黃帝打敗炎帝后,本來建都於涿鹿,但是,受北方草原部落的侵擾,不得不將都城搬到河南新鄭。從此,故都(涿鹿)境內的桑乾河,在延綿數千年間,竟然斷斷續續地成爲了中國的界河。

橫掃東周六諸侯,並首次建立中央集權制的秦始皇,對內,雖然不可一世;但是,對外,在橫衝直撞的匈奴面前,卻也只是優先將各諸侯的長城拼接起來,形成更高、更長的圍牆而已。

好容易出個漢武帝,爲我族的武功掙回點面子。他攘夷拓土,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可是,武運不長,很快就出現了內部大亂,並進入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魏晉南北朝。在短短三百餘年間,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期間,草原文明趁渾水摸魚,佔盡了便宜。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等五個遊牧民族,更是紛紛入侵中原,建立了至少16個王朝,比如,成漢(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連氏)、前趙(匈奴劉氏)、後趙(羯族石氏)、前秦(氐族苻氏)、後秦(羌族姚氏)、西秦(鮮卑族乞伏氏)、前燕(鮮卑族慕容氏)、後燕(鮮卑族慕容氏)、南燕(鮮卑族慕容氏)、西燕(鮮卑族慕容氏)、代國(北魏前身)、後涼(氐族呂氏)、南涼(鮮卑族禿髮氏)、北涼(匈奴族沮渠氏)等。

再到後來,草原文明乾脆數次衝破長城防線,直接把我們吞併了!比如,公元386年至581年,鮮卑族相繼建立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王朝;公元916年至1125年,契丹人建立了遼朝;公元1115年至1234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公元1636年至1912年,滿族人建立了清朝等。

草原文明的騷擾剛剛消停,1840年起,海洋文明又打破禁區,開始大舉入侵。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更使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熱情空前高漲。甚至像彈丸之地的小日本,也公然夢想着獨吞中國,並真的開始步步緊逼:1874年進犯臺灣;1879年,佔領琉球;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並取得京津等華北地區的駐兵權;1904年,攫取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租借權;1914年,佔領濟南,攻陷青島;1928年,策劃皇姑屯事件,釀成“五卅慘案”;1931年,製造柳條湖事件,侵佔整個東北;1937年,製造盧溝橋事件,全面侵華;1938年,分別佔領上海、武漢、廣州,並攻陷首都南京。幸好在1945年8月15日,小日本無條件投降了,終於我們又一次驚險地躲過了滅頂之災。

總之,由於“不尚武”,所以,華夏農耕文明的軍事史,基本上是一部被草原文明和海洋文明欺負的歷史,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

2 重視文化的意外

如果普京可以說:“俄羅斯的領土雖然世界最大,但是,每一寸土地都是用生命和鮮血打出來的,一點也不多……”那麼,我們也可以說:中國的領土雖然很大,世界第三,但是,我們的很多土地都是被打出來的,也一點不多……

特別是元朝和清朝的事實表明,中國的領土是“越被侵佔就越多”。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主要原因是:雖然我們的軍事不強,但是,若干次歷史事實,長時間地證明了“中華文化特別堅強,以至於她在被統治時,都能夠反過來主導統治者,直至最終把外族整體同化掉”。君不見契丹被同化了,匈奴被同化了,女真族被同化了,大部分蒙古族也被同化了,滿漢快成一家人了。請問,入主過中原的外族,還有誰未被同化掉呢?甚至,鮮卑拓跋珪乾脆直接聲稱自己就是黃帝的後裔,當然,就該全盤認同中華文化。

縱觀全球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化未曾中斷過,這又從另一方面證實了中華文化的無比堅強性。至今,周文王推演的《易經》仍然是我們的哲學之源,老子《道德經》仍然閃閃發光,孔子儒家思想仍然流淌在幾乎每位華人的血管中,黃帝《陰符經》也仍未過時,李杜詩篇仍然也是蒙童的最愛,關公的故事也仍在爭相傳頌,“孝”也仍然是老百姓的核心價值觀,觀音菩薩也仍然是救苦救難的代名詞。

看來上帝真是公平的,她雖然關上了中國的一扇門,讓中國不尚武,軍事不強;同時,也打開了中國的一扇窗,讓中國文化特別強盛,具有罕見的同化能力。

3 網絡時代的中國文化機會

憑藉當今中國的實力,在可見的將來,應該沒人再敢佔領中國。因此,中國文化也不會再處於被統治的地位,從而,就會有更強的同化能力。

另一方面,隨着網絡社會的發展,隨着自動翻譯技術的成熟,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這也給了中國文化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使得她能與其它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平等(而不是被統治)而全面地交流和融合。

假如某天全世界的各種文化都彼此同化,價值觀都趨於一致,那麼,各民族之間的誤會將大大減少,產生紛爭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終將實現全人類的大統一。介於中國文化的堅強性,只要充分放開,在今後全球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基因將佔重要份量,這也該算做是中華兒女對全人類的一大貢獻吧。

如果由於某些組織的私利原因,導致失去了這次中華文化征服全球的絕佳機會,甚至使中華文化被孤立於世界文化之林,那麼,我們將愧對祖宗,成爲歷史的罪人,成爲民族的罪人!

歷史已經證明,靠牆,擋不住草原文明的金戈鐵馬;靠禁,敵不過海洋文明的堅船利炮。只有主動出擊,中華文化才能撬動全世界,中華民族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