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評論員 董一凡
2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公告,對依據WTO規則認定的享受“發展中國家”地位的清單進行了修訂,將阿爾巴尼亞、阿根廷、亞美尼亞、巴西、保加利亞、中國內地、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格魯吉亞、中國香港、印度、印尼、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馬來西亞、摩爾多瓦、黑山、北馬其頓、羅馬尼亞、新加坡、南非、南韓、泰國、烏克蘭和越南在內的25個國家和地區移除。這就意味着美國取消對上述國家的“發展中國家”特殊待遇,即在對上述國家和地區進行傾銷和補貼調查中採用以更爲嚴格的標準,即將認定傾銷和補貼的比率從2%降至1%。事實上,此舉的政治含義甚至高於經濟意義。
看一下這份國家列表,似乎部分國家確實很難再定義爲“發展中國家”,比如韓國是經合組織(OECD)成員,香港和新加坡是全球公認的高收入國家和地區,也是OECD候選成員,而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開啓加入OECD的談判進行,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這些國家自認是“發達國家”。然而清單上的其他國家卻難以稱之爲“發達國家”,人均GDP均距離OECD平均的40410美元均相差甚遠,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雖然是歐盟成員國,卻是歐盟最窮的國家。事實上,美國認定“發展中國家”的標準之一甚是簡單粗暴,即該國貿易佔全球貿易量的0.5%就可認定是發達國家,而全球有近200個經濟體,幾乎達到平均貿易水平即成爲“發達國家”,美國這一標準實在是“難言科學”。
而美國此次清單更新爲其兩方面政策舉措打開大門。首先,美國將更便捷地打着WTO旗號行貿易保護之實。近年來,在“美國優先”口號的指引下,美國實行包括特殊關稅在內的貿易保護措施,試圖爲國內的企業和消費者“爭取公平”,嚴重衝擊多邊主義貿易規則的權威性。而取消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在內的25個經濟體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意味着美國依據WTO規則發動“雙反”措施的條件更爲寬鬆。其次,此舉意味着美國加速推進對全球貿易框架的重塑。美國認爲,當前WTO爲核心的多邊貿易規則過於傾向於發展中國家,美國從中的獲益遠低於發展中國家,而後者特別是中國的國際產業競爭力增強更令美國失落感和焦慮心理上升。因此,美國對於WTO採取了兩面性極強的策略,一方面阻止當前的WTO仲裁法庭任命新法官,事實上造成WTO核心的仲裁機制陷於癱瘓。另一方面,美國又設想榨取WTO的剩餘價值,試圖推進對發達國家有利的改革措施,並進行大量鋪墊工作。美國曾多次製造改革WTO發展中國家認定標準的問題,美國、歐盟和日本多次進行貿易部長級的會晤,謀求在產業政策、數字經濟、國企地位、補貼等WTO改革的核心議題上協調立場,謀求構建更高水平的貿易標準來保護髮達國家整體的國際經濟利益。而此次取消多國“發展中國家”待遇也是爲運籌WTO改革進行的必要步驟。
但就短期的經濟影響而言,美國此舉並不具有重大意義。當前,中美戰略競爭和博弈長期化態勢明顯浮現,而美國將長期動用包括經貿在內的全方位手段打壓中國亦在預期之內。無論是所謂針對性關稅還是發起雙反調查,中國政府都將有理、有力做出迴應。而在當前中美均有意落實第一階段協議,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給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帶來較大增長挑戰,美國亦進入大選年政治週期的背景下,美國亦不希望中美經貿摩擦加劇進一步給其經濟帶來更多負擔。而從其他國家和地區來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個歐盟國家關稅和雙反問題均由歐盟代表其整體進行對外協商,中東歐國家和歐亞國家與美經貿關係非常有限。即使是印尼這樣的亞太國家,其經濟事務協調部長艾爾朗加·哈爾達多也表示,美國此舉短期內對印尼經濟影響有限。
歐盟是美國在WTO改革問題上有着相似立場的盟友,也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製造WTO停擺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對於美國此次的舉措將採取相當複雜的反應。當前,歐盟有關發展中國家待遇的認定主要包括關稅普惠制和針對最不發達國家給予的“除武器外零關稅”(EBA),普惠制目前包括了亞美尼亞、玻利維亞、佛得角、剛果等24個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發展程度、產業競爭力均沒有迅速與歐盟縮小差距的勢頭,向歐盟以出口原料、半成品和農產品爲主,歐盟與其“吃虧感”並不顯著。除了近期歐盟因所謂人權和勞工狀況惡化問題取消了柬埔寨的EBA待遇,未來以取消普惠製作爲經濟槓桿的可能性較低。然而,歐盟出於多重考慮,在WTO規則重塑層面上將與美國促進更多協調和共識。從歐盟的考慮看,維護“基於規則”並“有利於發達國家利益”的多邊經貿規則最符合其利益和價值訴求,而基於美國留在WTO框架內的前提進行WTO改革則是樂見其成。
與此同時,歐盟部分商界和政界人物亦聲稱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應該從“發展中國家”身份中“畢業”,在構建較高勞工、環境、補貼標準,及加大對國有企業限制上和美國“志同道合”。因此,未來美歐日經貿部長磋商中將可能達成更多共識,加大對未來WTO規則的引導。而就“雙反”調查這一具體技術問題而言,2017年歐盟已經修訂“雙反”法規,不必要在“發展中國家待遇”問題上多做文章。然而,中國在WTO改革問題上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對於國際經濟身份問題,中國領導人已經多次強調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事實。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19年地訪問歐洲期間也表示,儘管經濟總量已達世界第二,但中國人均GDP僅爲美國的1/6、歐盟的1/4……要求一個剛發展幾十年的國家同發展了幾百年的國家“對等”,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等”。因此,在未來圍繞WTO的改革博弈中,中國仍然需要依託金磚集團、東盟、非盟等廣大發展中國家集團,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合法發展利益,構建更爲公平正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作者簡介:董一凡,亞太智庫研究員,任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研究領域歐洲經濟與歐盟一體化。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爲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