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中美科技戰,深圳是定盤的星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Amanda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目前,中國政府計劃在深圳建立一個半導體和其他電子元件的國際採購平臺,目的是在中美兩國爲克服全球芯片短缺的競爭中保證中國的高科技行業能夠自給自足。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在全球範圍內,從玩具、家用電器、遊戲機和智能手機制造商到醫療設備、汽車和飛機制造商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芯片短缺的影響。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商務部本週三印發的《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目標是讓世界各地半導體和電子行業的企業,包括製造商和分銷商,成爲深圳全球平臺的合作伙伴。中國將支持電子和芯片企業入駐交易中心,使這些公司能夠通過同一平臺“鼓勵國內外用戶通過交易中心採購電子元器件和各類專業化芯片”。

"選擇深圳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就是圍繞放寬准入限制、優化准入環境、破除准入壁壘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成果,以此探索更加靈活、更加科學的政策體系和管理體制,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發改委祕書長趙辰昕在本週三的新聞發佈會上說。

根據《意見》,深圳將成爲採購、軟件開發、品牌和培訓等一系列服務的主要地點。隨着線上下關鍵基礎設施的到位,政府希望在深圳經營的公司能夠共同合作,在設備、部件和原材料的談判中獲得更大的優勢。發改委還稱,基於深圳的採購戰略還需要中國海關和金融機構的支持,爲入駐企業提供進出口報關、物流倉儲服務和其他相關跨境服務。該計劃強調了中國要將深圳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以推動中國科技自給自足的堅定信念。

深圳被稱爲“中國硅谷”,是中國市場開放改革的試驗田,也是許多大型中國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其中包括視頻遊戲和社交媒體巨頭騰訊,無人機制造商大疆,以及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公司。同時,深圳也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主要集成電路工廠的所在地,以及臺灣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在大陸的最大製造基地。

根據深圳市政府去年6月發佈的2021年至2025年的十四五計劃,當地經濟預計將在計劃結束時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而2020年爲2.8萬億元人民幣。

本週二,美國商務部表示,全球芯片的短缺將至少持續到今年下半年。同日,美國衆議院推出了旨在促進美國與中國競爭的《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 of 2022)草案。美國總統拜登稱,該法案將有助於將製造業優勢帶回美國,以緩解美國芯片行業的供應鏈瓶頸,並幫助解決氣候危機。然而,該法案本質上還是爲了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競爭,並繼續在中國新疆和臺灣問題上做文章。

(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