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Shannon
近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克雷格-艾倫接受了雅虎財經記者塞納-史密斯的採訪,講述了爲什麼中國的經濟繁榮對美國來說是一個積極的機會。
首先,克雷格-艾倫表示,雖然中美雙方現在的關係很緊張,但是與中國合作卻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雖然在早期受到了疫情和與美國貿易衝突的影響,但如今中國的經濟依然很“紅火”。
艾倫指出,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擁有200多家在華經營的美國會員企業。新冠疫情雖然加劇了會員企業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但是所有企業都認識到未來十年,中國將爲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大約30%甚至更多的份額。
所以,美國企業選擇在中國投資或是加大與中方公司生意上的往來,以求賺取更多的利益。每一個跨國企業的領導者都會考慮全球的經濟環境,尤其是,中國的人口占了全世界人口的20%,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在艾倫看來,未來中美應該清晰且嚴格地界定國家安全的定義,只管控在少數有限的領域,而不是讓過度寬泛的國家安全定義成爲保護主義的藉口。
艾倫指出,雖然兩國都有合理的國家安全關切,但95%的國內生產總值都不屬於國家安全範疇。在製造業、能源、農業、服務業、新興科技方面的合作,自由貿易和投資流動可以使兩個國家都變得更好、更富裕。所以,雙方應該抓住擴大貿易和投資的機會。
艾倫提出,美國出於全球戰略因素的考慮,在香港與臺灣問題上與中國的分歧,根本原因是由於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所產生的。但政府之間的外交角逐,並不會對企業間的投資發展產生太大的影響。新冠疫情使美國企業意識到全球化的挑戰,企業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進行額外的邊際投資。所以不光是臺灣跟香港,也要看亞洲、拉美、非洲或者其他地方的生產區域,以求降低供應鏈的風險。
儘管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認爲,美國的企業在海外投資,尤其是在中國投資,會讓美國利益受損。但在艾倫看來,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是微觀經濟原因。他估計,在未來的10年中,中國市場還會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隨着中國越來越依靠國內消費來促進經濟增長,這將對美國的出口商和投資商更具吸引力。不過,未來中美貿易雖然具有很大的潛在增長空間,但同時也會受到雙方政策的影響,特別是關稅的影響。
艾倫強調:“拜登政府上臺後,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中美雙方之間會存在‘角逐’和‘競爭’,但這些並不意味着對抗,而且也不排除合作。作爲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兩大經濟體,我們希望,中美雙方能夠在共同的問題和關切方面進行合作。”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