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通脹和貨幣政策將有影響?2020年貨幣政策將是什麼思路?科學穩健把握逆週期調節力度如何理解?2月19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並對上述問題一一進行了詳解。
疫情等因素可能對物價形成擾動應繼續密切監測分析
在展望未來一段時期的貨幣政策時,央行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央行同時,中國經濟面臨着多方面的挑戰: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內外經濟都處於調整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物價形勢總體可控,通脹預期基本平穩,對未來變化需持續觀察。
“短期內,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對物價形成擾動,應繼續密切監測分析。但從基本面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央行稱。
“逆週期調節”力度轉爲科學穩健把握
與去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相比,央行在最新的報告中再度調整了對“逆週期調節”力度的表述,從此前的“加強逆週期調節”調整到“科學穩健把握逆週期調節力度”。
這一表述延續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四季度例會的表述。
如何理解這一最新表述?央行以專欄的形式進行了詳解。
一是科學把握總量的度。
央行表示,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往往和社會信用收縮交織共振,廣義貨幣 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略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體現了強化逆週期調節,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防範社會信用收縮和經濟下行壓力之間形成惡性循環的風險。
二是有效把握結構的度。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發揮“三檔兩優” 存款準備金框架作用,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工具,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央行表示,要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在疫情防控期間,對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重點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對名單內的重點企業,由人民銀行通過低成本專項再 貸款、中央財政貼息的方式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
三是加大改革的力度,進一步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央行在專欄中表示,要用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強化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以我爲主,兼顧對外均衡, 把握好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和加強國際宏觀政 策協調三方面平衡。堅持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 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加大對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力度
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也成爲央行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央行提出,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強化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金融服務,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 前景但暫遇困難的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針對備受關注的專項再貸款,央行要求主要全國性銀行和10個重點省(市) 地方法人銀行充分用好,快速精準地將資金用於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企業。對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重點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支持金融機構向名單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
適當降低對銀行短期利潤增長的過高要求
2019年上市銀行的業績披露在即,央行在最新這份貨幣政策報告中還在以專欄的方式詳解了商業銀行的利潤使用。
在利潤使用上,央行稱,商業銀行利潤大部分用於補充資本,有助於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風險的能力。
“當前,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需要有資本金,化解風險也要有資本金,而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少、難點多、進展慢,存在較大資本缺口,在拓展外源資本補充渠道的同時,保持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尤爲重要,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有助於銀行補充資本,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風險的能力,也有利於達到國際監管標準,維護境內外投資者對我國宏觀經濟的信心。”央行稱。
從利潤來源看,我國商業銀行利潤增長與資產規模較大和管理成本較低有關。
“銀行要發揮利潤較多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用小成本辦大事,把更多金融資源轉向小微企業,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適當降低對短期利潤增長的過高要求,向實體經濟讓利,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央行提出。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