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財政部長稱將適當提高赤字率 赤字貨幣化引討論

亞太日報

text

臨近兩會,中國財政政策走向再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5月14日,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撰文提出,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大力提質增效,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劉昆進一步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爲,通過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等,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內需潛力,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內生動力,有效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短期衝擊和挑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其實,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中也多次提及上述觀點,例如3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同時還特別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赤字貨幣化”議題再度引發學界大討論,劉尚希、吳曉靈、劉元春等多位財稅大咖紛紛發表觀點,這也爲我國後續財政政策走向提供了多種思路。

  

一季度已減稅降費7428億元 後續力度仍將加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已出臺多項積極的財政政策,例如階段性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等。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實現減稅降費7428億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今年新出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3182億元;二是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在今年繼續實施形成的減稅降費4246億元。可以說,今年的減稅降費力度並不小。

  

但劉昆在撰文中仍提出,要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通過制度性安排和階段性政策並舉,重點減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行業企業稅費負擔。同時,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適當延長前期出臺的部分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執行期限。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財政減收難以避免,但同時,又要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兩者如何平衡?

  

劉昆在撰文中提到,要做好“加法”,堅持“更加積極”的取向,增加赤字規模,明確釋放積極信號,緩解財政收支矛盾,穩定並提振市場信心。同時,要做好“減法”,中央政府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嚴控各種一般性支出;地方財政繼續壓減“三公”經費,嚴控會議差旅等經費,嚴禁新建、擴建政府性樓堂館所。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今年4月27日的一次專題會議中也提到,關於財政政策下一步如何展開,要擴大一般預算赤字,特別是中央的一般預算赤字。首先是要補上由於經濟下行造成的減收,不然會影響已經確定的支出;其次是要補上加大留抵退稅力度之後的財政減收。

  

樓繼偉認爲,2019年是19萬億元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疫情導致經濟減速可能減少收入1.5萬億元。目前來看,第一季度已經下降較多,全球疫情何時能真正平穩、產業鏈何時能真正恢復還很難判定。而且不僅是自身的經濟減速,全球的衰退對我們都有影響,所以減收是必然的。“首先要解決這1.5萬億的減收問題,如果加大留抵退稅力度,按退稅1萬億預估,則就是2.5萬億的規模,再加上抗擊疫情補短板增加的一般支出,至少是3萬億的赤字增加,而且主要是中央層級的。”

  

是否實施“赤字貨幣化”引發大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關於“赤字貨幣化”議題再度引發學界大討論,吳曉靈、劉尚希、劉元春等多位大咖紛紛建言,這也爲我國後續財政政策走向提供了多種思路。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4月27日的專題會議上坦言,當前我們面臨新的條件,包括疫情,也包括全球的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債務、高風險的“三低兩高”新態勢。無論是量化寬鬆還是低利率,都沒有刺激起通脹,表明現在的通脹機理已經發生了較大改變,“貨幣數量論”已經過時,以貨幣存量來衡量宏觀槓桿率已經不合時宜。顯然,把宏觀槓桿率(貨幣存量比GDP)的上升視爲宏觀風險上升,可能是一個誤判。

  

劉尚希進一步表示,在這種新的條件下,是否可以考慮財政赤字適度貨幣化?這次的特別國債,如果由央行直接購買,不但可以避免國債向市場發行產生的擠出效應,而且可以產生和央行擴大貨幣供應不同的效果。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認爲,不是財政赤字不能貨幣化,而是看兩個問題,一是貨幣化必須以貨幣政策目標爲限纔不會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二是財政政策要有效率纔不會傷害經濟。經濟危機時期財政赤字的比率不是不可擴大,此時要在挽救經濟與財政紀律中做權衡。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爲,中國經濟在疫情受到衝擊後出現停擺現象,要全面啓動中國經濟,對衝外部經濟體和供應鏈斷裂所帶來的衝擊,需要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因此,這對財政的空間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但是目前來看,疫情衝擊下的經濟復甦需求對財政空間提出挑戰的壓力並沒有像歐美髮達國家那樣超越其極限,並不存在實施赤字貨幣化的各種前提條件。

  

劉元春進一步表示,赤字貨幣化往往意味着政府治理體系的崩潰,意味着政府行爲沒有法定的財經紀律約束,意味着政府可以無限度進行舉債並通過發行鈔票來享受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因此,允許赤字貨幣化就允許政府行爲無紀律化,就會導致政府行爲的失範,導致並意味着政府能力的崩潰和治理體系能力的崩潰。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更是直接表示,在當下的中國,搞財政赤字貨幣化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他認爲,如果財政赤字貨幣化的路徑開啓,這意味着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紀律受損,在開放經濟條件下,這意味着未來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