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爲大流行

亞太日報

text

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因此我們評估認爲,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爲大流行”。

他說,過去兩週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增長了13倍,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增加了兩倍;目前114個國家和地區的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1.8萬例,死亡病例達到4291例,還有數以千計的人在醫院裏爲生存而戰。未來幾周內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

他說: “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我們以前也從未見過得到控制的大流行。” 他再次呼籲各國採取緊急的、積極的行動。“我們已經響亮而清楚地敲響了警鐘。”

譚德塞強調,將新冠肺炎疫情描述爲“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組織對其威脅的評估,“它不會改變世衛組織正在做的事情,也不會改變各國應該做的事情”。

他援引世衛組織數據說,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11.8萬例病例中,有90%集中於4個國家,其中中國和韓國疫情嚴重程度已經顯著下降。此外,有81個國家和地區仍未報告任何病例,有57個僅報告了10例或更少病例。

世衛組織再次敦促那些有少量病例的國家加強排查、檢測、治療、隔離、追蹤、以及動員人民,以防止出現聚集性感染甚至發展成社區傳播,而已出現社區傳播或大範圍聚集性感染的國家同樣可以扭轉趨勢。

譚德塞強調:“對於許多正在應對大規模聚集性感染或社區傳播的國家來說,挑戰不在於它們能否做到這一點,而在於它們有多大意願去這樣做。”

他呼籲各國圍繞預防感染、拯救生命、減輕影響,採取全政府、全社會的戰略,並將這一戰略總結爲充分準備、加強檢測保護和治療、減少傳播、創新和學習共四個方面。

他說,雖然大家都在關注“大流行”這個詞,但“讓我給你一些更重要、更可操作的詞:預防、準備、公共衛生、政治領導,最重要的是——人。我們團結在一起,冷靜地做正確的事情,保護全世界的公民,這是可行的。”

什麼是“大流行”?

“大流行”(pandemic)原是世衛組織對流感的定級之一。世衛組織將流感分爲6級,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義是某種流感病毒在疫情發源地以外的至少一個國家發生了社區層面的暴發,表明病毒正在跨國蔓延。

從概念上講,當時的“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病毒的影響範圍,而不是疫情的嚴重程度和致死率。2009年,從美國和墨西哥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被世衛組織定性爲“大流行”,曾引發不少爭議,因爲這一流感雖然蔓延全球,但致死率較低,與人們印象中的嚴重傳染病不一致。

因此,2010年世衛組織網站給出“大流行”的簡單定義,即“一種新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亞型在全球傳播,而多數人對此病毒沒有免疫力。此次,新冠肺炎成爲第一個被稱爲“大流行”的冠狀病毒傳染病。

目前,世衛組織已不再使用上述6級分類評估流感等傳染病,而是改爲4大階段。世衛組織發言人亞沙雷維奇在2月下旬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世衛組織已不使用這套老系統,但人們還是常用“大流行”這個詞來形容傳染病的全球性傳播。

可見,“大流行”並非嚴格的定義而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彈性。譚德塞11日就表示,將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描述爲“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組織對新冠病毒威脅的評估,這不會改變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做的事情,也不會改變各國應該做的事情。

記者:劉曲 陳俊俠 沈忠浩

參與記者:黃堃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