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落敗後,韓國瑜的政治生命還能延續嗎?

亞太日報

text

2020年1月1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二合一”選舉落下帷幕,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韓國瑜以265萬票的差距敗選。本週一,他正式銷假返回高雄市政府上班並於上午10時舉行新聞招待會,其間向高雄市民道歉,表示將全力以赴拼市政,努力迴應高雄市民期待,同時他也企盼高雄市民在選後能夠迴歸理性,團結起來,共同打拼。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綠營在大勝局面下,大有“痛打落水狗”之意,希望通過罷免韓國瑜的高雄市長職務完成對其“雙殺”。

在這次大選中,韓國瑜在其執政的高雄市僅得到61萬多票,不僅相較蔡英文的109萬多票要少很多,而且與2018年11月贏得市長選舉的89萬多票也相去甚遠。再加上民進黨在八席“立委”競爭中實現“八仙過海”,更進一步彰顯了韓國瑜帶職參選讓高雄市民對其觀感極爲負面。正是在這種局面下,民進黨對他纔要進一步“追殺”,迫使其離開高雄市長職位,以重新奪回綠營“聖地”的執政權。

對於民進黨尤其是“新潮流”系來說,韓國瑜的崛起以及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一舉翻轉高雄執政權,其勢如芒在背。這次“大選”中,儘管韓國瑜最終落敗,但他仍能獲得全臺552萬人的支持。而僅僅在2年前,他只不過是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過氣政治人物。韓國瑜的迅速崛起讓民進黨和“新潮流”十分緊張,特別是他結束了民進黨在高雄市23年的執政,綠營急欲“除之而後快”。在韓國瑜上任後2個月,“罷韓”聲音開始出現,隨後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尹力利用“We Care高雄”社團組織聯合其他公民團體加入“罷韓”行動,並隨着韓國瑜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而延續至今——去年12月26日上午赴“中選會”送交第一階段“罷韓”聯署書。“大選”結束後,民進黨及其側翼和外圍,更是利用高雄人民對韓國瑜投出的“不信任”票,加大罷免的力度和進度,希望在5月份獲得第二階段57萬份聯署書,推動“罷免案”成案。

可以說在未來半年,如何確保高雄市長職位不失,將成爲其主要政治任務,目前看來有幾方面因素將影響該進程的發展。

第一,“鋼鐵韓粉”仍有助於維持其政治生命。本次選舉中,韓國瑜雖然失敗但仍獲得552萬人的支持,其中“鋼鐵韓粉”對其在選舉中失敗仍心有不甘,怨氣在胸無處釋放,這股“怨氣”的存在意味着“韓粉”不會因爲經歷這次敗選就離韓國瑜而去,他仍然是未來國民黨內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因此,如果民進黨再進一步逼韓國瑜去職,勢必導致其爲了政治生命的延續,不得不“破釜沉舟”,而這對於蔡英文和“新潮流”的穩固執政未必有利。

第二,高雄市民對“罷韓”並不完全贊同。這次韓國瑜在高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參選的合法性較低,而並非對其的完全否定。高雄市民選他當市長,但並不支持他當地區領導人,尤其是在任職高雄市長不足半年就宣佈參加國民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背離了他當初的承諾,難以說服高雄市民對他給予支持。但這並不意味着市民完全同意“罷韓”,他仍有一定的民意基礎。雖然他在高雄執政的時間並不長,但一些實際工作也是有成效的。

第三,韓國瑜在未來應該會專心施政。在13日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中,韓國瑜很明確地表達了他未來專心施政的決心,特別是有記者問他是否會參選國民黨主席時,他的回答是明確否定的。應該說,韓國瑜對於形勢的認知是清楚的,之前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並不完全是其本意,有形勢發展使然的作用。因此,只要他不盲目地參選國民黨主席,專心施政,仍有可能保住市長職位。

總體來說,韓國瑜憑藉552萬張票的力量在臺灣政壇中立足是不成問題的,後續只要向高雄市民兌現其當初競選時的承諾,將高雄市治理好,韓國瑜仍有較爲樂觀的政治前途。因此,他不太可能由於民進黨的緊逼而輕易丟掉高雄市長職位。甚至民進黨的這種做法更有可能激起藍營和中間選民的悲情意識,有助於韓國瑜維護自己的市長職位。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