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艾仁
中印邊境衝突過去一年了,有外媒稱,印度正準備從海上向中國發起挑戰。
據《商業內幕》報道,中印邊境衝突標誌着雙方較量進入了一個新的激烈階段。這場競爭的軍事焦點主要集中在地面上,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地區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印度洋。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高級防務分析師蒂莫西·希思表示:“在當今印度的防務戰略中,中國這個因素肯定越來越被考慮。”
他補充說:“鑑於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的重要性,中國顯然正在優先考慮這方面的安全需求。這意味着印度必須爲可能涉及中國的局勢做好準備。”
儘管印度海軍擁有一些先進的能力,但和中國海軍相比,無論在計劃、規模還是技術上,都相去甚遠。
五角大樓2020年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海軍“是一支日益現代化和靈活的力量,其發展側重點是取代能力有限的前幾代平臺,支持更大的、更現代化的多角色戰鬥平臺。”
相比之下,印度海軍雖說也不弱,其主要戰鬥力包括10艘驅逐艦、13艘護衛艦、17艘潛艇和一艘航空母艦,但他們的人數和級別都比不上中國海軍。
希思評論說,印度“在軍艦發展方面仍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人已經開發了一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平臺,不過印度人確實在努力追趕。”
的確,隨着中印雙方的競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印度海軍卯足了勁想要迎頭趕上。
據印度媒體5月底報道,法國可能會協助印度建造計劃中的6艘攻擊核潛艇。報道聲稱,“在印太地區成爲印度重要戰略前沿時,中國海軍擴大和鞏固了在印度洋的足跡。”核潛艇因此對於印度“海上拒止戰略”至關重要。
然而,儘管莫迪政府再次對海軍給予關注,印度海軍想要趕上中國海軍,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亞太日報特邀評論員宋濤強調,如果說本世紀初,印度海軍還是中國海軍羨慕的對象的話,那麼到了今天,中國海軍已經把印度海軍遠遠甩在了後面。
世紀之交時,印度還坐擁兩艘航空母艦,並且從俄羅斯買了第3艘,正籌劃着自己造第4艘。但到現在,中國海軍第3艘航空母艦蓄勢待發的時候,印度的航母卻只剩下了1艘,其國產航母更是造了11年還沒個頭。
航母的變化是中印海軍實力對比變化的縮影。這些年來,中國海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軍迷們戲稱的“下餃子”已經是這些年的常態。而印度海軍的發展則舉步維艱,越來越難。自己建造的艦艇一艘比一艘難產,建造週期都長得令人驚訝;外購的艦艇倒是來得快一點,但價格每每突破天際,成爲“人傻錢多”的典範。
到今天,中國已經擁有世界第二的“盾艦”艦隊、世界第二的水面主戰艦艇數量、世界第二的兩棲作戰艦艇艦隊、世界第二的航空母艦數量……更重要的是,中國所有這些艦艇,都能實現自研、自產,不用擔心誰卡脖子,也不用擔心效率低下。而這些,正是印度最缺乏、而且在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改善的。
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印度海軍不但不可能追上中國海軍,其差距反而會越拉越大。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