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太日報波士頓記者 岱可
美炒作中國公司對俄軍援
就在國務委員王毅剛剛結束對歐洲國家的訪問包括俄羅斯,白宮即刻宣佈將中國公司也添加到制裁黑名單,聲稱這些公司的業務涉及支持俄羅斯軍事。美國的舉動以及輿論炒作似乎越來越傾向將俄中捆綁,煽動大國衝突。
美東時間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整整一年,拜登政府再次拉出一個貿易制裁黑名單,俄羅斯第二大移動電話運營商以及兩家中國衛星公司也被列入其中。美國商務部給出的理由是“涉嫌規避制裁和幫助俄羅斯軍方或軍工企業”。
從戰爭爆發之日起,美國的戰略便是全方位孤立普京,以制裁扼殺俄羅斯經濟,阻斷俄羅斯的外交關係以及與第三方的各種供應鏈的關係。自開戰以來,美國及其盟國實施了全面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措施。
俄羅斯因此付出的前所未有的代價,已有30多個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或類似措施。僅美國財政部針對俄羅斯便實施了2500 多項制裁。
列入黑名單的公司被限制使用來自美國的商品和技術。具體來說,被點名的公司將被禁止購買美國製造的電腦芯片等高科技產品,或在國外使用美國技術。
美國方面認爲,雖然有貿易數據表明,一些中國公司可能正在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產品,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多少支持此外,在他們看來,中國政府的參與是有選擇性的,允許進行能爲中國帶來最大優勢的交易。如以折扣價購買石油,但不願提供致命武器。
美國輿論也承認,中國在俄烏衝突中並未公開明確表示對其中一方的支持。因爲無論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不傷害任何一方纔符合中國的利益。與此同時,爲了避免美國的制裁,中國已經限制了與俄羅斯的諸多商業、金融以及貿易活動。
隨着俄羅斯在戰事中走衰(制裁已產生效果),以及隨着美中關係緊張加劇,這股暗流會越來越明顯。
當然最重要的是,美國害怕看到中國真正開始對俄軍援。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場工業系統的戰爭。目前,俄羅斯被西方打敗了。如果中國加入,烏克蘭因西方工業能力而擁有的任何優勢都會立即消失。
向來標榜以保護人權捍衛自由爲準則的美國輿論,在戰事還未開始前,就已經做足輿論:俄羅斯作爲“侵略者”悍然入侵鄰國,烏克蘭則爲保護主權奮起捍衛。這樣的輿論營造,讓俄羅斯從一開始就被“社死”。支持俄羅斯,無疑意味着政治不正確,是對國家主權以及生命的漠視。美國在週年之際,祭出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制裁名單,不僅是週年獻禮,更是將俄中捆綁,爲中國貼上支持“戰爭”的輿論標籤,讓其在輿論場上失分。
3月份,拜登政府又對一批中國公司實施了新的制裁,稱這些公司爲伊朗無人機提供零部件,而這些伊朗無人機被俄羅斯用於和烏克蘭作戰的戰場。顯然,將中國公司與對俄軍援捆綁並不會在短期內解綁。如之前提到的,美國正好可以接違反制裁出口爲由,達到遏制中國芯片公司以及其他競爭性科技的目的。
美國安全戰略重心轉移,從反恐走向“大國衝突”,不論以何種方式,美對華打擊都會持續。華盛頓在過去幾十年,國家安全戰略的首要重點置於中東反恐,現在,在很多人看來,國家安全戰略到了轉型的時刻,需要在更廣泛背景下考慮國家安全。更廣泛背景或者可以理解爲“大國衝突”時代。無論是輿論還是決策者,都在炒作美國需要爲大國間衝突做好準備,繼續增加軍事開支,生產更多導彈,需要更多潛艇,來對抗其他大國。
隨着澳英美軍事聯盟開始具體運作,美國在未來就針對中國、俄羅斯以及伊朗的動作會更加頻繁。
美如何評估俄中關係
首先,一個比較流行的看法是,在與美關係同時交惡的同時,俄中雙邊關係鞏固加深。在美國政府看來,當下俄中關係正在不斷深化。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處於冷戰以來的最低點,中美關係也處於嚴重緊張狀態。在此背景下,俄中表現出明顯的接近。與美國務卿布林肯取消/推遲已經既定的訪華行程相比,王毅在今年2月訪問了俄羅斯並與普京會談,普京發表講話稱讚兩國關係,並補充說克里姆林宮期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
俄中之間合作深化體現在軍事領域,包括交流和聯合演習,以及情報共享和武器系統的聯合開發。在商業和金融領域,他們都試圖是全球經濟“去美元化”,都反對使用單邊制裁作爲政策工具。俄中兩國在多邊機構包括聯合國、上合組織、金磚五國集團以及20國集團,常常表現出合作協調的姿態。在可能出現摩擦的地方,中國和俄羅斯也試圖協調重疊企業的利益,例如“一帶一路”倡議 (BRI) 和歐亞經濟聯盟 (EEU)。俄中兩國領導人的私人關係在西方眼中也被認爲是密切的,這也影響了兩國雙邊關係的發展方向。
對於雙方各自關心的問題,彼此都予以支持或者默認。比如俄羅斯首先在臺灣問題上堅定支持中國。從中國方面來看,從未明確稱俄羅斯爲入侵者,認同並附和莫斯科的說法,即美國和北約應爲激怒克里姆林宮負責。 另外,北京政府還抨擊了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對其實施的制裁。
俄中相互靠近令西方感到擔憂。布林肯曾表示,任何參與克里姆林宮的戰爭努力都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2月24日,美國會研究報告對俄中關係進行評估。報告認爲,中國與俄羅斯通過廣泛的軍事、外交以及經濟合作,保持着一種戰略性的、全方位的關係。俄中明顯的相互親近導致一些美國決策者和國會議員對北京和莫斯科構成事實上的結盟表示擔憂,並因此尋求途徑對抗他們的全球影響力。美決策者認爲應對俄中對當前國際秩序的挑戰是美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無論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都在其國家安全戰略中對此做了陳述。
俄烏衝突開始後,俄羅斯對中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依賴加強,增加了中國在俄中關係中的優勢。美許多專家認爲,雖然中國和俄羅斯似乎都反對當前的世界秩序,但他們對應該用什麼來取代它的看法可能並不一致。他們將中國視爲一個“修正主義”大國,致力於改變現有秩序的某些方面,從長遠來看可能打算取代它。從中國的角度看,中國的全球秩序願景通常被描述爲基於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而當前秩序則被描述爲將國家主權以及不干涉內政原則要服從於人權和干涉主義。相比中國的“修正主義”觀,俄羅斯政策制定者則強調現有的全球秩序忽視了美國以外的大國的地位和主權,並否認其他大國的合法勢力範圍。因此,俄羅斯對國際秩序的不滿更多表現在反對美國單極的過度擴張,並提醒美國注意俄羅斯在國際體系中的大國地位和作用。
烏克蘭對中國參與持開放態度,首先會基於提案本身,評估它是否符合烏克蘭利益。中國的提案除了敦促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外,它還包含許多內容,比如保護平民、譴責威脅使用核武器以及停止干涉人道主義援助等。其次,烏克蘭希望在戰爭結束後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而中國提出的重建其基礎設施的成本可能會比西方的更有吸引力。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