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0時整,五星紅旗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莊嚴升起,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一國兩制”由構想變成了現實。在香港迴歸祖國25週年之際,《亞太日報》對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嶽博士進行了專訪。他高度讚揚了中央政府對迴歸後的香港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同時相信在中國“雙循環”發展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將煥發新的光彩。
林建嶽說,迴歸後的25年,香港能一直保持繁榮,是因爲祖國始終是其最強大的後盾。香港近年雖然政治風波不斷,但有中央主持大局,成功克服了各種風波和衝擊,“一國兩制”事業不斷髮展。中央制定香港國安法並主持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這一套組合拳不但推動香港由亂轉治,重回正軌,更爲香港開啓由治及興、實現良政善治新篇章,提供了一個長期穩定的發展環境。
林建嶽說,在經濟方面,香港迴歸以來經歷不少挑戰,包括亞洲金融危機、信息科技泡沫爆破、環球金融危機等,但在國家的強力支持下,香港都能夠克服重重考驗,本港經濟都能迅速復元,穩步發展。1997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略多於13億港元,發展至今,去年的本地生產總值超過28億港元,較迴歸當年增長超過1倍。
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25年來國家持續推出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的政策,指導和帶動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林建嶽說,更緊密經貿合作安排(CEPA)的補充協議,到粵港澳大灣區不同領域的跨境融合政策,從金融、專業服務、就業、初創扶持等多個方面,爲香港經貿發展帶來源源動力,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爲國際營商和金融中心的角色。
林建嶽說,當前國家的“雙循環”發展策略爲經濟增長創造新的契機,香港作爲國內大循環參與者和國際循環促成者,可說是擁有黃金機會促使本港經濟更上一層樓;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讓香港全面發揮其獨特優勢,開創無限機遇。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總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地區生產總值高達19,580億美元,經濟規模龐大;大灣區作爲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在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智能製造、科技創新及國際文化交流具有很強的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爲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並指出各城市之間各有特色優勢,也有明確的分工,比如,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深圳有科技創新優勢,廣州是全球商貿中心,澳門則是旅遊休閒中心。
林建嶽表示,從促進內循環的角度來說,大灣區不僅要聯動區內的11個城市,還要向內地其他地區輻射、擴散;從促進外循環的角度來說,需要更充分地發揮好香港和澳門的優勢,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經貿、創科及國際文化中心地位,帶動多邊化的資源流動,拉動其他內地城市國際化進程。
林建嶽認爲,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須要同時發揮“一國”與“兩制”的優勢,把“兩制”的差異變成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大灣區規劃爲各城市之間的合作,提供創新模式和試驗機會。大灣區內各城市不僅要在政策的支持下,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更要積極深化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共同努力推動大灣區發展成世界級創新型經濟體,並影響全球的經濟秩序。
在今年5月8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中,李家超以99.16%的得票率高票當選。林建嶽對李家超特首和新一屆特區政府充滿信心,他表示,李家超具有強烈的擔當意識,具備駕馭複雜形勢能力,能夠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對解決香港難題問題有決心有藍圖。在李家超的管治團隊中,有熟悉政府運作的人才,有熟悉金融的人才,更有不同界別的精英,是一個專業實幹型的管治團隊。
他認爲,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工作應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加快推動疫後經濟復甦。特區政府需訂立復常通關路線圖,儘早實現通關恢復人員流動,爲香港經濟重新注入活力。
二是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香港具有貫通中西文化的優勢,文創產業底蘊深厚。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的帶動下,大灣區的文創產業發展將大有可爲。香港應該整合大灣區文創資源,共同謀劃和推動大灣區文創產業大發展,打造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三是加快解決房屋問題。房屋問題是香港的頭號民生難題,必須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我認爲,政府應加快拆牆鬆綁,精簡程序,完善賠償機制,加快土地發展,推動發展商將農地建屋,特別是加快公屋興建,讓市民看到安居的希望。
林建嶽說,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香港社會最大公約數,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期盼。他期待李家超能夠加快落實其“同爲香港開新篇”的政綱,關注基層弱勢,變革創新,重視發展和提升競爭力,加強社會各界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他相信,在中央和香港各界的支持下,李家超必定能夠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發展新機遇,帶領香港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作爲貿發局主席,林建嶽表示一定全力配合落實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積極推動經濟發展,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
目前俄烏戰事如火如荼,中美貿易摩擦依然持續,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複雜,對此林建嶽深有同感。他指出,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俄烏衝突不但影響歐洲,亞洲及中國亦受到衝擊。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爲兩國的貿易和投資帶來重大影響。地緣政治不穩,直接影響商品及資本市場,爲經濟和商業帶來衝擊。與此同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其持續發展對推動世界經濟及社會發展影響深遠。所以,保持國家穩步發展是首要考慮。他表示,國家的“雙循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都能爲國家、爲香港創造多方面的發展機遇。
林建嶽說,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是作爲與世界有廣泛緊密聯繫的國際城市,既要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要聯通全球。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香港應更好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及作用,對此他也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爲須管理好政治風險而回歸的“中概股”提供支持。本港近期進一步簡化大中華企業到香港作第二上市的要求。自2019年至今,透過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迴流本港的中概股發行人共21家,以市值計,合共佔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總市值超過七成。透過一系列互聯互通安排,將進一步鞏固香港成爲接通內地與境外資金和市場的安全管道。
第二,香港可以發揮優勢推動RCEP區域內貿易發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今年初正式生效,目前該協定15個成員國約合佔全球經濟總量的30%,貿易佔全球貿易總額近28%。香港是區內重要的國際商貿平臺,在促進中國內地與其他RCEP成員之間的區內貿易方面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香港具有廣闊的商貿關係網絡、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務,可以在推動RCEP區域內貿易發展方面發揮作用。
第三,香港亦可以繼續作爲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臺,夥同香港的專業服務人士,一起投資及發展海外市場。
對這三點建議,林建嶽總結說,“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優勢,香港須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不斷擴大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聯繫,鞏固與傳統市場、東盟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的關係,更好利用“一帶一路”國家的網絡,拓展更廣闊的世界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爲連通中國與世界的作用。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