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Hannah
癡呆症是全球範圍內導致殘疾的主要因素之一,識別可預防癡呆症的危險因素對於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老年癡呆症患者,且人數還在繼續增長,尤其是在一些中低收入國家,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52億。
德國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隨着人口老齡化,老年癡呆症正呈上升趨勢,處於社會不利地位的人患癡呆症的風險較高,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則更有利於大腦健康。
萊比錫大學社會醫學、職業醫學和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Susanne Rhr博士使用了萊比錫文明病研究中心6200多名參與者的數據,年齡在40歲到79歲之間,男女比例相同,得出結論:"社會地位不利的個人,如低收入者,往往有較高的癡呆風險。”
基於人口的隊列研究的龐大數據庫繪製一個複雜的生活方式指數,其中包含12個可變動的癡呆症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體育鍛煉、吸菸、肥胖和飲食習慣等,並分析了該指數對經濟因素如教育,職業地位,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社會不平等導致的精神表現差異與癡呆可改變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有關,這表明生活方式干預可以減輕認知表現上的社會不平等。
此外,研究結果還表明,更強調的是社會條件本身,減少社會不平等可顯著降低老年人患癡呆症的風險。
目前,現有藥物對老年癡呆症的治療和改善作用十分有限。專家建議,老年人不必額外補充維生素、魚油或混合膳食補充劑(保健品)來預防癡呆症,尚未有相關的臨牀試驗都沒能證實這些補充劑的益處。
對於已確診癡呆症的患者,除了患者自己需重點關注身體健康狀況,避免認知功能進一步下降外,社會也應給予相應的支持,共同幫助提高癡呆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