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海外記者 Alice
編譯 艾仁
過去幾個月裏,名叫新冠病毒的“超級颱風”迅速席捲全球。截至5月9日上午,全球感染病例超過40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27萬例。這一數字肯定還會繼續上升。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專家警告稱,由於勞動生產力下降、生產停滯、供應鏈中斷以及投資、貿易和旅遊業的嚴重下降,這場全球性流行病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
美國政府4月29日公佈的經濟報告顯示,由於疫情迫使企業停產,投資和採購活動受限,全球最大經濟體第一季度GDP大幅下降4.8%。這是2014年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首次出現萎縮,也是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的最大跌幅。
與此同時,歐元區2020年第一季度GDP下降了3.8%,創1995年以來最大跌幅。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新冠疫情引發的醫療危機給亞洲服務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損失,該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將陷入60年來的首次停滯。路透社的一項民調顯示,即便是比其他國家更早開始恢復經濟活動的中國,其經濟也只能緩慢復甦。該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其第一季度GDP比上年同期下降6.8%,爲1992年來第一次季度性萎縮。
服務業中斷是許多國家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因爲失業率的不斷上升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美銀環球研究估計,東盟六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老撾、柬埔寨中,約2070萬人(約7%勞動力)可能因新冠疫情失業。即使疫情結束,這種情況也將對經濟復甦構成威脅。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表示,許多國家爲遏制病毒傳播而實施的封鎖措施,對世界旅遊業造成了巨大打擊。該組織估計,2020年國際旅遊業收入可能下降45%。
國際勞工組織(ILO)也持有同樣觀點,稱新冠疫情對全球勞動力市場和工業產出造成嚴重影響,旅遊業和汽車製造業受到的衝擊最大。數據顯示,2018年,旅遊業爲全球GDP貢獻了10.4%的份額,在幾大主要行業對世界GDP的貢獻排名中位列第二。據估計,自疫情爆發以來,歐洲旅遊業每個月損失高達10億歐元(約11億美元)。
此外,ILO引用的數據還顯示,2018年,全球旅遊業貢獻了3.19億個就業崗位,約佔全球就業崗位的10%。然而,受疫情影響,這一數字可能下降45%-70%。
與此同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計,受疫情衝擊,2020年航空公司客運收入或將暴跌3140億美元,同比下降55%。此前該協會的預測是如果嚴格的旅行限制持續三個月,收入損失爲44%(相當於2520億美元)。
世界銀行警告稱,2020年移民匯款可能下降20%,至4450億美元。這一降幅將是近代史上最大,主要因移民勞工工資和就業下降所致。匯款減少將影響中低收入國家弱勢家庭的支出能力。
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祕書長洛科克(Mark Lowcock)4月底表示,大多數專家都同意,COVID-19大流行的高峯尚未到達世界最貧窮的地區,但可能會在未來三到六個月達到高峯。全球大約有7億弱勢人口,集中在30到40個需要人道主義救援的國家。而隨着施封鎖和限制措施的實施,這些人的收入將急劇下降。
根據洛科克的說法,爲了幫助最貧困人口抗擊疫情,全球需要投入900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可能來自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剩下三分之一可以由政府發展援助的一次性增加來資助。
與此同時,歐盟4月27日宣佈,已籌集3.5億歐元(約合3.78億美元)來援助東盟各國抗擊疫情。歐盟駐東盟大使伊戈爾(Igor Driesmans)在一份聲明中強調,東盟在困難時期“可信賴”歐盟。這兩個地區組織“團結合作”了42年,3.5億歐元的資金彰顯了兩地區人民的“友好情誼”。
此外,美國財政部預計,今年二季度將可流通的美國國債淨存量增加近3萬億美元,規模創單季歷史新高。鑑於美國政府正在花費數萬億美元以應對疫情,美國失業率創二戰後最高記錄,該部門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信貸需求。
早些時候,二十國集團(G20)承諾,將共同努力,以減輕疫情對全球旅遊業造成的損害。IMF、歐洲穩定機制和其他區域金融機制的主要官員則同意協調行動,儘量減輕這一流行病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特別是對最脆弱國家及其人民的影響。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