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應是中美追求的共同方向

亞太日報

text

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將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中美首次高級別會談,也是時隔9個月之後中美高層官員再次就重大問題舉行的面對面交流。

本次會談或將奠定未來四年中美關係的基調。外界也對此寄予諸多期待,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日前表示,“希望中國和美國能夠找到在關鍵問題上協作的途徑,尤其是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後的世界重建。”

客觀地說,拜登政府上臺兩個月以來,中美關係在整體上較特朗普執政後期有回暖跡象。2020年中美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已隨着特朗普的離任而稍有緩和。在不久前的農曆除夕,拜登與習近平主席的通話更是向外界釋放了積極信號。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本次高級別會談或將邁出中美關係迴歸正軌的實質性一步。

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特朗普政府給中美關係留下的“後遺症”遠未徹底消除。無論是在美國國會,還是在拜登的內閣政府中,主張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質疑新冠病毒源頭、借涉港涉疆問題攻擊中國人權狀況等言論仍在大行其道。“競爭”“挑戰”“對抗”又被拜登國安團隊寫入對華外交方略之中。這無疑給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

中美建交40餘年來,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世界格局東昇西降。中國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成爲如今影響中美關係的最大變量。由於中美文化不同、制度迥異,今天在美國政界仍有不少人抱着冷戰思維不放,對中國心存疑慮和警惕,有極端者甚至主張所謂“中美脫鉤”。但在全球化時代,中美早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打壓,事實證明最終也必將傷及自身。例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日前就表示,由於美國政府限制半導體供應商向中資企業出口芯片,美芯片行業已損失近1700億美元。中國美國商會最新調查也顯示,在華美企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兩國政治關係緊張。事實上,中美之間產業鏈互補,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在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擺脫中國產業鏈》中稱,在聯合國分類的831項基本產品中,美國有424項依賴從中國進口;其中關係國計民生的260項中,有114項依賴從中國進口。由此可見,中美之間並非冷戰時期大國間的零和博弈關係,而是全球化時代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

同時,中美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氣候治理、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地區安全等國際問題上肩負着無可替代的責任。尤其是在後疫情時期,病毒溯源、疫苗研發、國際聯防聯控等緊迫任務都亟待中美攜手合作。因此,中美相向而行不僅有利於兩國人民的福祉,同樣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期待。

雖然一次會談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正如王毅外長提到的“三份清單”所言,有分歧的問題可通過對話尋求解決之道,少數難以達成一致的難題可擱置並管控起來。中美能坐在談判桌前,本身就邁出了積極一步。

中國人講“君子和而不同”。儘管中美在文化和制度上存在諸多差異,但是“求同存異”應當成爲兩國處理相互關係的共同追求。希望在經歷過2020年的“冰點”之後,本次高層會談能夠成爲中美在新階段開啓溝通和對話的第一步,希望雙方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推動兩國關係朝着雙方民衆期待的方向發展。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