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充分發揮發展比較優勢

亞太日報

text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着眼中長期,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安排——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強調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在年中重要時點召開的本次會議,在部署疫情後經濟工作的同時,也給了市場研判下半年乃至更長期的中國經濟和政策走向,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

隨着二季度經濟數據公佈,儘管中國經濟已率先走出疫情衝擊,但外部形勢依然瞬息萬變,疫情衝擊也還在持續,逆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在這種情況下,把擴大內需置於優先位置,正是因爲,只有形成強大的內需市場,才能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速,抵禦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

而在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時代背景下,以擴大內需爲戰略基點來深化“國內大循環”,既是對“逆全球化”的未雨綢繆,也可以起到“防風險”和“補短板”的效果。

從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決策層一直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流動性要合理充裕。隨後中央財政新增兩個“1萬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也正在落地之中,多部門連續出手解困企業融資難……在三期疊加風險遭遇疫情黑天鵝的2020年,積極應對化解階段性風險、行穩致遠的宏觀調控組合拳,也在跟隨形勢變化不斷更新。指向“六穩”“六保”的這一系列組合拳,事實上也是在爲提振內需做好準備。

而面對中長期問題和挑戰,“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這一方法論可以說是給了市場預期一顆定心丸。會議要求,要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克服疫情影響,擴大最終消費,爲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要着眼長遠,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步伐。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羣、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

在傳統經濟學理論中,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但在全球疫情趨於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出口持續疲軟已經是預期之內。因此,只有國內消費恢復,訂單纔可能恢復;只有國內投資回升,纔有可能帶動企業生產回升;而只有企業生產回升,就業和居民收入好轉,消費需求才能夠加快恢復,“六穩”“六保”也纔有了活水源頭。而會議提出的四個要求,可以說在最大程度上建構了消費和投資的效率提升機制,完成了宏觀調控的跨週期設計。

回顧全球經濟的週期循環歷史,可以看到,恢復經濟運行開啓新一輪增長週期的關鍵環節,就在於啓動需求。擴大內需,首先要儘快恢復國內消費市場,穩住民生基本盤,帶動相關產業儘快恢復。而要達到預期的經濟增速提升目標,關鍵要提振投資。而國內國際雙循環所內涵的發展邏輯,正是在以產業升級爲先導、以消費升級爲主力的供需不斷循環上升過程中,通過內循環的壓強,進而影響乃至重新定義未來新一輪增長週期的外循環鏈條。

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最爲廣闊的國內市場和消費人羣,如何進一步發揮“中國製造+中國消費”的超大規模融合優勢,構建完整的內需循環體系,以國內大循環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對於把握機遇、破解矛盾,更好掌握經濟發展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說,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是在全球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維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支撐,是維護中國經濟和產業鏈安全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在爲啓動下一輪新增長週期做好鋪墊。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