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浪潮名導伊萬·帕瑟去世,作品《逝水年華》永載影史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1月9日,捷克著名導演伊萬·帕瑟(Ivan Passer)在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因肺炎併發症去世,享年86歲。

伊萬·帕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捷克電影新浪潮運動的重要一員,曾與2018年去世的另一位捷克名導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合作多年,其代表作《逝水年華》(Intimate Lighting)被視爲捷克影史的最佳作品之一。

伊萬·帕瑟1933年7月10日出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中學時代就與米洛斯·福爾曼是同學(他們的同學中還包括後來當上捷克總理的作家瓦茨拉夫·哈維爾)。因爲相似的人生遭遇——兩人的父母親都死在了納粹鐵蹄之下,帕瑟與福爾曼很快就成了朋友。中學畢業後,兩人又都考入了捷克鼎鼎大名的布拉格影視表演藝術學院(FAMU)。畢業之後,帕瑟心甘情願給老同學當副手,在福爾曼的一些早期紀錄片以及劇情長片處女作《黑彼得》中擔任了副導演一職,此外還參與過福爾曼的名作《消防員舞會》和《金髮女郎的愛情》的編劇工作。

《逝水年華》劇照

1965年,帕瑟自己嘗試當起導演,處女作《逝水年華》便一鳴驚人。影片講述兩位老友在十年後的重聚,社會地位、人生境遇早已天差地別,不變的是對過往的緬懷和對音樂的熱愛。全片並無多少戲劇衝突,走的是詩意路線,據說還是波蘭大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選出的影視十佳之一。

中年時期的伊萬·帕瑟

在好萊塢的這幾十年,帕瑟的事業發展不如福爾曼順利,但也先後執導過《天生大贏家》(Born to Win)、《今時今日》(Law and Disorder)、《暗藏王牌》(Ace Up My Sleeve)、《銀熊》(Silver Bears)、《終極手段》(Cutter's Way)等各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此外還在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任教多年。生活中,雖然他與福爾曼分處兩座城市,但幾乎每週都會電話聯絡,這段友誼持續了七十多載。

2008年,捷克卡洛維伐利電影節授予帕瑟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爲電影藝術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而早在1978年,美國特柳賴德電影節也曾爲捷克電影新浪潮頒發過一座特別獎,同時授予伊萬·帕瑟、亞羅米爾·伊雷什(Jaromil Jires,1935-2001)、帕維爾·祖拉契克(Pavel Juracek,1935-1989)和楊·涅梅茨(Jan Nemec,1936-2016)四人,再加上米洛斯·福爾曼和尤拉伊·黑爾茲(Juraj Herz,1934-2018)、2014年去世的女導演維拉·希蒂洛娃(Vera Chytilova)、1998年去世的埃瓦爾德·朔爾姆(Evald Schorm)和1993年去世的斯特凡·烏赫爾(Stefan Uher)。當年名聲響徹國際影壇的捷克電影新浪潮諸將中,如今只剩下82歲的伊利·曼佐(Jiri Menzel)與朱拉·亞庫比斯克(Juraj Jakubisko)這兩位依然健在了。

2018年米洛斯·福爾曼去世後,帕瑟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曾一度哽咽得說不出話來。“現在我才瞭解到,自己有多幸運,能夠遇到他。因爲他的關係,我的人生也變得豐富了許多。他的去世,讓我心裏一下子空了一大塊。之前我從沒有過這種感覺,哪怕是我父母親去世的時候。”

《金髮女郎之戀》拍攝現場,中立者爲福爾曼,抽菸者爲帕瑟

1970年,福爾曼因爲與派拉蒙電影公司的一場經濟糾紛而陷入人生低潮,終日不思茶飲。伊萬·帕瑟勸他去看看心理醫生,但遭到了福爾曼的拒絕。於是,帕瑟決定代替好友去找心理醫生,他按着自己對福爾曼的瞭解,回答着醫生的提問,講述着福爾曼的煩惱,再拿着醫生開出的藥片,勸說福爾曼服下。不久之後,後者心理狀況漸漸好轉,又恢復常態。事後,福爾曼詢問帕瑟:“醫生問你那些問題的時候,你是怎麼猜到我會怎麼回答的呢?”“米洛斯,我們倆認識,可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啊。”帕瑟回答道。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