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世界防疫能否做得更好?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海外記者Imdad Hussain

編譯 阿拉丁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限制了人們的外出,重創了各國的經濟,導致數百萬人失業。

面對疫情,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月的第一週就發出預警,並對此進行調查。幾周後,世衛組織稱此病毒會在人際間傳播,並宣佈該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警告所有國家加以防範。

在3月的第二週,世衛組織正式將其定性上調爲全球性大流行,並率先採取了一些行動,例如和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創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團結應對基金,以及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案。

但是,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都錯失了防控的黃金窗口期。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止一次表示對這種新病毒的不屑。他在CNBC採訪中表示:“疫情處於控制中。”“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他錯過了6周的窗口期,甚至在三月初也沒采取什麼措施。

ac56a5f5994746968a8996ba1adeaa0e.jpeg

實際上,世衛組織在疫情爆發的最初幾天就發出了預警。一天後,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祕書也宣佈了該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比特朗普宣佈的提前數週。

與此同時,中國在竭盡所能努力抗疫,採取包括封城等各種硬核措施控制疫情。實踐證明確實有效。“中國模式”被不少國家複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或許可以從100多年前的防疫鬥爭學習經驗。在1910-1911年,中國東北地區爆發鼠疫大流行,疫情威脅京津,並有可能進一步蔓延。

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起用西醫伍連德主持東三省防疫,通過一系列的隔離防疫手段,包括封鎖、隔離,佩戴口罩,限制外出,有效地平息疫情。

在疫情最終得到控制後,清政府在瀋陽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病毒學家、細菌學家、流行病學家和疾病專家出席會議,合力找出疫情爆發並快速傳播的原因,討論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和預防第二波疫情的措施。

應對當前疫情大流行,各國應加強國際間的協調行動,各國領導人更應該發揮作用。但現在,有些國家只是一味埋怨他國,爭搶物資,對其賴以援助的小國、窮國進行控制,世衛組織也成爲他們防疫不力的擋箭牌。

最近歐盟主辦了一次防疫相關的會議,會上呼籲各國協同努力,加快特效藥和疫苗的研製,但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參加。如果有一天,所有大國都能夠集中資源、齊心協力地採取行動,防疫工作會做得比現在好很多。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