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機引發青少年情緒病?研究稱未見確切因果關係

亞太日報

text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坊間經常說青少年若沉迷智能手機或社交媒體,結果可誘發焦慮、抑鬱等精神健康問題,但17日發表的一份美國心理研究報告提出異議,認爲兩者之間缺乏確切的因果關係。

據報道,研究文章由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奧德斯和北卡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助理教授約翰遜聯合撰寫,發表於《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期刊》。研究綜合了約40個社交媒體與情緒問題的研究,結果顯示兩者關係薄弱又不穩定。

奧德斯坦言,很多人難以接受這個結果,她以自己的母親爲例,便經常埋怨外孫坐車時不再跟她聊天。對此奧德斯提醒,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本就會與父母、祖父母疏遠,不能歸咎於智能手機或社交媒體,此外新科技形成新的成長環境後,難免讓父母感到陌生,奧德斯承認自己與子女相處也有困難,但自從與兒子一同玩電子遊戲後,親子關係有所幫助。

隨着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普及,社會日益也關注其衍生的禍害,國會曾經通過動議,研究沉迷使用智能手機的影響,連帶大型科技公司也改變對年輕消費羣的營銷方式。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表報告,警告家長切勿讓1歲以下嬰孩過度接觸電子屏幕,即使是2歲至4歲兒童,每日也不應持續使用智能手機超過1小時。

然而,社會對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負面評價也愈來愈引起學術界警惕。研究人員通常不否認智能手機有害,比如導致人們犧牲運動時間等,這點對本身有情緒病的青少年影響尤其顯著。但不少研究人員卻同時表示,很多青少年常見的問題其實與科技產品無關,例如愈趨普及的焦慮和睡眠不足等問題,即使沒有手機也依然存在。

正準備發表同類研究報告的斯坦福社交媒體實驗室創辦人漢考克提醒民衆,社會對手機與健康之間的主流論述往往建於炒作和恐懼,但只要認真研究,便會發現飲食習慣不良、睡眠欠佳和吸菸等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大於沉迷手機。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