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林宏宇
中美關係作爲當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未來如何發展備受矚目。應該說中美雙方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與需求。從1月20日拜登就職至今,中美之間相互試探還是比較頻繁的,雙方至少已有10次有意義的“單向宣示”或“雙向互動”。
首先是1月25日,白宮新聞祕書帕薩基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美中關係上,拜登政府將採取“耐心的態度”,拜登政府將與盟友、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進行磋商,將跨部門審查和評估如何推進中美關係。1月27日,新任國務卿布林肯在就職第一天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美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他把中國列爲美國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必要的合作伙伴。
對此,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第二天就在中國日報社舉辦的線上“新時代大講堂”上做出迴應。他發表了題爲《中美選擇合作,一切皆有可能》的致辭演講,表示中美關係要“辭舊迎新”,美國的真正敵人是新冠病毒而不是中國;中美作爲世界主要大國,要把彼此視爲隊友而非對手;要相互照亮,而不是相互較量;要互做榜樣,而不是互比力量。他用英語四個“R”闡述了對中美關係發展的四點期待:一是Respect(相互尊重),二是Reversal(撥亂反正),三是Renewal(重開合作),四是Responsibility(責任擔當)。
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進一步發出改善中美關係的呼籲。他在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行的視頻對話時發表講話,表示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中美利益高度關聯融合。一些人出於一己政治私利和狹隘偏見竭力破壞中美關係,是站在歷史錯誤一邊,站到了兩國人民的對立面,註定要失敗的;希望美國新一屆政府順應兩國民意和歷史潮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並可以從四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正確認識看待中國,二是恢復正常交往,三是妥善處理矛盾分歧,四是開展互利合作。
2月4日,拜登首次在美國國務院發表就任後的外交政策演說,宣稱在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準備與中國進行合作。爲了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處於強勢,美國要“把國內建設做得更好、與盟國和夥伴進行合作、恢復自己在國際機構中的作用、重拾自身的信譽與道德權威”。
2月6日,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楊潔篪表示,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關鍵時刻,中國政府對美政策始終保持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中方敦促美方糾正一段時期以來的錯誤,同中方一道,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布林肯表示,美中關係對兩國和世界都非常重要。美方願同中方發展穩定、建設性的雙邊關係。布林肯重申,美方將繼續奉行一箇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這一政策立場沒有變化。
2月10日,拜登在副總統哈里斯的陪同下對五角大樓進行了上任以來的首次訪問,並發表講話。他稱應對中國“需要政府的全部努力,也需要國會兩黨合作以及強大的聯盟和夥伴”。他下令國防部成立一個由文職和軍事專家組成的“中國特別工作組”,由其長期的助手、中國問題專家拉特納領導。拜登要求工作組在四個月的時間內,對美國軍方如何在應對來自中國挑戰進行評估。第二天(2月11日)是中國農曆除夕,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習近平指出,過去半個多世紀,國際關係中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關係恢復和發展。雖然期間也經歷了不少曲折和困難,但總體不斷向前,而且取得了豐碩成果,造福了兩國人民,也促進了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中美合作可以辦成許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一場災難。習近平強調,中美在一些問題上會有不同看法,關鍵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建設性方式妥善管控和處理分歧。拜登表示,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偉大文明的國家,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美中兩國應該避免衝突,可以在氣候變化等廣泛領域開展合作。美方願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開展坦誠和建設性對話,增進相互理解,避免誤解誤判。
2月19日,拜登在2021年慕尼黑安全會議視頻對話上發表演講,宣稱必須準備與中國進行長期的戰略競爭,尤其是在國際經濟領域。同時指出,與中國的競爭雖是很艱難的,但是與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相比,顯然是不同的。
2月2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藍廳論壇上發表題爲“對話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的開幕式致辭。
顯然,以上這些互動與宣示從總體上看呈現逐步升級,逐步深入,逐步向好的態勢。之所以如此,筆者認爲有以下3點原因:
1、美國“內傷”嚴重,禁不起再折騰,需要中國的合作。
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疊加“百年不遇”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已重創美國。拜登政府臨危受命,急需療傷恢復。控制疫情,彌合分裂,重修聲譽,穩住經濟——是拜登百日執政的4個優先目標。而這4個目標中有3個都需要中國的支持與配合。
2、拜登了解中國,理性平和,外交團隊有共識。
40多年的從政經歷,多崗位歷練(8年副總統、歷任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司法委員會主席),造就了拜登豐富的外交經驗。可以說拜登是美傳統精英外交的信奉者、實踐者,與特朗普相比,其行事風格與政策主張更顯傳統、老到,理性平和。拜登本人也較瞭解中國,4次訪華,曾長期深度參與美對華決策。其團隊中的布林肯、蘇利文、坎貝爾等核心涉華成員,對華政策立場與拜登相近,既希望避免中美走向冷戰式對抗,又將競爭作爲雙邊關係的主基調。與蓬佩奧、納瓦羅、班農等人一味蠻橫的強硬相比,拜登團隊的強硬帶有幾分平衡感與穩定性。
3、中國主動作爲,積極引導與塑造。
從上面的中美互動情況來看,顯然中國的政策主張更爲主動與具體。撥亂反正,相互尊重;消除誤判,管控分歧;保持溝通,合作共贏是中國的明確主張。從1月28日樂玉成的“4R講話”,到2月2日楊潔篪的視頻呼籲,再到2月6日楊潔篪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通話,最後到2月11日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的通話,中國改善中美關係的主張是一貫的、連續的、建設性的。這些主張將對中美關係的改善起到積極的引導與塑造作用。
儘管中美關係改善可期,但挑戰依舊嚴峻:1、美輿論對華態度消極,民衆對中國好感度低,美國社會缺乏有利於中美關係改善的土壤;2、國會內反華陰雲不散,攻擊中國成爲美兩黨政客低成本的政治正確;3、美黨派政治仍存在高度對立,這將明顯限制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行動空間;4、特朗普任內爲中美關係挖了許多“坑”,短期內難以填平,之前多項涉及中國的立法與政策都會繼續幹擾中美關係。
綜上所述,未來中美關係將走出前期低點而有明顯改善,但從短期來看,特朗普遺產的戰略消極面依然有巨大的慣性。
作者:林宏宇,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爲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