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中印會談,兩國和好了?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艾仁

當歐美因烏克蘭危機忙得不可開交時,中國外長在沒有提前公佈行程的情況下突然到訪印度,引發國際高度關注。

當地時間3月25日,在對阿富汗進行訪問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會見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這是自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以來,兩國最高級別的訪問。

2022-03-25t083325z_1_lynxnpei2o0dl_rtroptp_3_india-china.jpg

在和王毅交談3小時後,蘇傑生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雙方對話“開城且坦率”,聚焦於兩國的邊界緊張,特別是如何解除諸多衝突點的軍事對峙。蘇傑生強調,印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沒有改變對中國重要性的戰略判斷,願同中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使雙邊關係儘早走出低谷,持續推進兩國務實合作。

中國外長王毅指出,中印應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排斥。雙方要堅持兩國領導人“中印互不構成威脅,互爲發展機遇”重要共識,妥善解決邊界問題,處理管控好分歧,助力雙邊關係發展。

自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面對美國的不滿,印度一直沒有明確表態譴責俄羅斯。基於在俄烏問題上的相同立場,此次訪問是否預示着中印雙邊關係出現“微妙轉折”甚至是“破冰”的跡象?

1018933555_0_131_2048_1283_1920x0_80_0_0_ec9fd0baf79f823ea97f86a5c510d85c.jpg

亞太日報評論員龍興春認爲,在俄烏問題上的相同立場只爲中印合作斡旋俄烏衝突提供了可能,很難轉換爲改善中印關係的因素。他指出,這幾年,印度積極參與美國“印太戰略”,特別是“四方安全對話”,其目的就是單純地對抗中國,而不是什麼價值觀同盟。只要對付中國的共同目標還在,即使印度在俄烏問題上不與美國站在一邊,美國也不會真正制裁印度。即使有了俄烏戰爭,美國要求中國站在自己一邊,但美國沒有,也不會改變把中國作用最大競爭對手的戰略定位;同時,印度也沒有改變把中國視爲最大威脅的認知。美印聯合對抗中國的戰略不會改變,中印改善關係的空間有限。

龍興春補充說,但中印可以從俄烏衝突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雙方最大的矛盾來源是歷史遺留的邊界爭端,中國不對印度構成威脅,也不相信印度會對中國構成威脅。爭端領土的歸屬並不會影響各自的發展和強大。只要雙方相互尊重,領土爭端一時不能解決,也不會導致兩國的戰略對抗。如果中印因領土爭端而矛盾激化,就必然被外來勢力所利用。

2608061802type_png_size_650_153_end.jpg

西南政法大學特聘教授、亞太日報評論員、原駐南亞國家武官成錫忠也認爲,中印改善關係的空間有限。他指出,王毅外長對印度進行工作訪問,是中國從國際大局需要出發進行的一次重要訪問,就中印雙邊關係看也是中國對印度釋放最大善意的一次重要訪問。但從訪問情況看,印度仍沒有改變心胸狹窄的老毛病,它在利用中國的善意,爭取其“利益”最大化,這個“利益”非一般意義上的利益,而是在鞏固已佔中國領土的情況下,試圖在中印邊境西段繼續向北推進,侵佔更多中國領土。況且,印度這次明確表示,只有解決了邊境的問題,才能與中國正常交往。這就爲中印作爲兩個重量級新興市場國家在重大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設置了障礙。

成錫忠進一步指出,這些年,印度與美國日益走近。這次在俄烏戰爭以及美西方對俄製裁問題上,印度的立場與中國以及主張正義的國家基本相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印度外交的相對獨立性,但絕非對華關係的考慮。印度是在大國間玩平衡,試圖實現其本國利益的最大化。

成錫忠表示,從中印關係的歷史看,每一次都是中國採取主動與印度改善和發展關係,而印度每一次都是設置條件。例如,鄧小平1980年提出“擱置爭議、發展關係”主張,印度當時迴應,先解決邊界爭議,再發展關係。時隔8年後,即1988年拉吉夫·甘地總理訪華,印度才接受中方主張。印度一直與中國過不去,導致的結果是印度的GDP現在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而在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時,兩國的經濟基本在一個水平上。

(來源:亞太日報AO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