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爲了防控疫情,各地紛紛出臺新舉措,倡導就地過年。今年選擇就地過年的總體情況如何?
2月3日,智聯招聘發佈的《2021年春節“穩崗留工”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通過面向全國企業及異地就業人員發起調研,內容覆蓋企業“穩崗留工”政策及規劃,以及異地就業人員的返鄉計劃、過年計劃、困難和需求等。針對異地就業人員的調研數據顯示,57.6%表示此次春節不返鄉,26.7%堅持回家過年,還有15.7%未決定。
家庭能否團聚是左右異地就業人員就地過年的重要因素。調研數據顯示,與家人一同在工作地生活的受訪者更傾向就地過年,佔比爲63.8%,高出“獨自漂泊”羣體10.8個百分點。其次,不同婚育狀況受訪者也呈現差異化,選擇就地過年的羣體佔比由高到低排列分別爲已婚已育(62.2%)、已婚未育(59.6%)、未婚有戀人(56.1%)和單身(51.9%)。
廣東東莞一家出口企業老闆李華(化名)對第一財經分析,對於白領羣體來說,很多人願意就地過年、春節不回家,是因爲該羣體工資高,已經在工作地買房安家,孩子在城市裏讀書,有不少老人也過來團聚,因此回不回家鄉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工廠裏的很多一線工人來說,他們還是想回家,因爲他們小孩、父母都在老家,就想着早點回家團聚。
“我們公司領導對於想回家的人,挨個做工作,目前基本都取消回家過年計劃了。”在廣州越秀區一家本地國企工作的劉小姐說。
按照家鄉所在地屬性來看,來自農村的異地就業人員選擇就地過年的佔比達60.4%,排在第一位,城市(57.1%)與縣城(52%)依次位居其後。農村是防疫重點區域,有着更爲嚴格的防疫政策,因此春節選擇留在工作地過年的人員佔比也更高。
就業地的政策則從另外一端約束着職場人,如北京、上海這類超大城市,防疫層次較高,政策制定的也更嚴謹,因此在這些城市工作的職場人返鄉也更謹慎,擔心節後返工受到影響。而且這類城市商業資源和文化活動豐富,配套的生活服務也相對便利,因此北京與上海的異地就業人員在當地過年比例較其他地區更高,均佔到7成左右。
京滬之外,天津、浙江、河北、廣東的就地過年比例也位居前列。
分行業來看,“穩崗留工”政策影響力較高的行業分別有能源/礦產/環保、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汽車/生產/加工/製造,表示因響應政策就地過年的受訪者佔比均超2成,位於其後的有交通/運輸/物流/倉儲和房地產/建築業。以上行業多屬於較爲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並曾在2020年疫情中面臨復工復產難題。
調研報告顯示,對於企業設置的主流穩崗留工政策,還是物質激勵的呼聲最高。64.7%的受訪者表示“安排值班併發放高薪”對就地過年的吸引力最大,53.3%的受訪者期待“發放留崗紅包”、32.3%的受訪者被“發放慰問品或福利”吸引。因此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層面,想要最大限度的鼓勵職場人就地過年,用真金白銀激勵和補貼才最奏效。
今年以來,各地政府和企業紛紛出臺一系列物質激勵措施,吸引異地務工人員就地過年。比如今年1月,廈門寶太生物宣佈掏出3000萬+紅包給員工留“廈"過年,人均5000元。
李華告訴記者,高科技企業、地產企業等利潤高的行業和企業,可以發放較高的物質激勵。但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由於利潤空間較小,因此物質激勵上要小很多,只能通過做好各項服務保障、適當提高加班工資等方式。另外,這也需要有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個人多方合力,做好穩崗留工工作。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