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地域文化精髓,芭蕾舞劇《旗幟》有何特點?

APD NEWS

text

最近一段時間,憑藉影視化的畫面質感、宏大的時代格局等等,原創芭蕾舞劇《旗幟》受到業內關注。芭蕾舞劇是綜合音樂、舞蹈、美術於同一舞臺空間的戲劇藝術形式,一部舞劇如何契合觀衆審美需求,成爲創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據現有資料顯示,《旗幟》從本土紅色資源進行再發掘,是一部展現1927年廣州起義的原創芭蕾舞劇。挖掘隱匿在家國情懷、民族大義背後的親情、愛情、友情,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將兒女情長的離愁別緒昇華爲慷慨激昂的家國情懷,重現了革命先烈們的崇高理想與情懷。

記者從主辦方獲悉,8月1日-2日晚,《旗幟》即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這是該劇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後全國巡演的第二站,也是在北京的首次演出。

  從製作班底看,芭蕾舞劇《旗幟》由廣州芭蕾舞團團長鄒罡擔任製作人、藝術總監,著名舞蹈編導、國家一級導演王舸擔任總編導,主創團隊集結橫跨文學創作、音樂製作、舞美燈光、服裝造型等多個領域的業內人士。

  獨特的藝術風貌是一部舞劇能夠吸引觀衆的重要因素。《旗幟》以“多維空間、情感真實、呼應時代”的理念,吸納地域文化精髓,把嶺南人文風貌與當代舞臺技術融合,彰顯了中國文化特色。

  比如,在舞臺設計中以多個三角形的舞臺景片作爲分割空間、投映影像、塑造場面的重要基礎,藉助舞臺燈光與影像的融合,根據劇情的發展、人物關係的前後變化推移組合成新的空間,在有效配合劇情、烘托環境的同時,拓展了舞臺時間與空間的邊界,豐富了畫面的層次感和錯落感。

因此有評論稱,芭蕾舞劇《旗幟》所帶來的震撼不僅僅是舞劇在視聽效果、身臨其境上的藝術感,更源於劇中所彰顯的愛國之情、擔當之志,展現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與當代人的價值和情感之間有着深切的關聯。

  據悉,《旗幟》還將陸續前往眉山、成都、鄭州、晉城等地開啓巡演之旅。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