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資產15個億,年終分紅1600萬,每到年關,在山西運城,龍門村村民排隊領現金的照片總會在網上熱傳。照片裏,村民的臉上是合不攏的嘴,手裏拿的是成捆的百元大鈔。新京報記者獲悉,每年1月10日分紅的這項傳統至今已延續24年,分紅的金額從1996年的300元,陸續攀升至今年的4100元。在這個只有3600名村民的全國十佳小康村裏,在2019年實現收入15.6億元,而年終分紅還只是村民們獲得的衆多福利之一。
4小時現場分1600萬 村民排隊領現金
在山西運城河津的龍門村,每年的1月10日當屬全村最熱鬧的日子之一,也是村民們收到村集體年終分紅的日子。
這筆錢不需“集五福”,也無需“靠運氣”,只要擁有龍門村的戶口,就能立馬兒“線下”拿錢。要問今年分了多少錢?“每人4100!”有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在龍門村,這是所有村民的“年終福利”。
大廳裏擠滿了來領分紅的村民。原建發 攝
10日上午8點,在龍門村的新龍門客棧大廳,1600餘萬元的現金鈔票已經堆成了小山。要說給三千六百口、六七百戶村民發錢,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村委會忙不過來,乾脆請了十來位銀行的工作人員。而排隊來領錢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家庭主婦”,女人們心細,一疊錢在數鈔機裏數好了,她們拿在手裏,還要反覆數一兩遍。不知道時因爲過年的喜慶勁兒,還是被手裏拿到的一疊疊鈔票照映的,主婦們的臉上個個都紅光滿面。
爲啥非得是當面發“真金白銀”?村裏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本是希望真實的鈔票能最大限度帶給村民幸福感,“這錢拿得真實、乾脆,拿到手大家花起來也更方便一點。”
1600多萬,工作人員從早上8點,忙活到中午12點,這筆錢才被分完。新京報記者從龍門村獲悉,“瓜分”現金最多的一戶是有10口人的大家庭,“聽說要去買個大彩電”。
從300到4100 分紅傳統延續24年
“95後”小夕是龍門村人,4100元拿在手裏,她說不清這筆“年終福利”已經延續了多少年,“時間太久了,好像打我記事兒起,村裏就每年都發錢。”
年輕人記不清楚,可上了歲數的村民卻將這一年一年的時光記在心裏。“24年了!從1996年開始,這錢從最初的300元,陸續漲到了4100元。”原建發在村裏生活近大半輩子,家裏一共5口人,今年分得了2萬多元。
村裏的分紅一發就是24年。原建發 攝
與許多村莊不同,龍門村並非是空心村,相反,這裏選擇外出打工的人寥寥無幾。“村民基本上都在村集體的企業上班,少數外出創業的村民,生意做得很好,並未走出村子的村民,日子也過得很好。”原建發說,如今的龍門村已經是醫療養老全覆蓋,村民看病經過醫保報銷後的剩餘部分,村裏也能按照規定全額報銷。
“村裏的地一共1179畝,很多都被村民大面積承包,發展機械化農業。我自己家裏也還種了10畝地。”原建發說,其中也包括親戚家的,種的多是玉米、小麥這樣的糧食。而在龍門村,還在種地的“農民”算不上多數。實際上,這也不是原建發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本身就是農民嘛,不想讓土地白白荒廢,總要利用起來”。
原建發告訴新京報記者,除了龍門村本村的村民,村裏還有140多位在龍門村打工10年以上的“榮譽村民”,他們今年的分紅也漲到了3500元。
村裏7項主產業 明年目標人均分紅5100元
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能在一個小村莊裏打工10年以上?爲什麼村莊能連續24年給村民分紅?
原建發說“這主要得益於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他向新京報記者講述,自打1988年村裏擁有了當時運城第一個最先進的紅旗3號焦爐,村裏便開始發展集體經濟,到如今已經擁有了包括焦化、電力、化工、運輸、房地產、旅遊、建材在內的7項產業,創收最多的一年,龍門村曾爲國家繳稅1.5億。
新京報記者獲悉,延續24年的年終人口分紅還將遞增,5100元是龍門村2020年年中分紅的目標。
“以前分紅比較少,這也是因爲集體經濟最初的積累過程比較慢。後來村集體掏錢,給每一名村民在企業裏面入了兩股,這也就成了如今年終分紅的來源。”原建發向記者介紹,如今在龍門村除了年終福利,還有每年不同階段的入股分紅,對於集體控股的企業,村民可以集資入股,每年也會隨着村民入股的多少在相應時段分紅。
原建發回憶起幾天前去拿年終分紅的場景,“那時老鄉們還在開玩笑,說村裏不停發錢,發着發着都忘了自己領的是哪份錢了。”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