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巴基斯坦撰稿人Zamir Ahmed Awan
編譯 道格
巴基斯坦和中國是最親密的朋友。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時期,兩國都是戰略伙伴,中巴友誼是世界各國學習的榜樣。兩國正在共同建設“中巴經濟走廊”,這一項目價值數十億美元,目的是協調發展和進一步加強現有聯繫。
這種堅實的合作和信任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歷史先輩們培育了中巴關係,在這些偉大的人物中,耿飈將軍堪稱傳奇。
1956年,時任中國駐瑞典大使耿飈接到了外交部的一紙通知:讓他接替首任駐巴基斯坦大使韓念龍的職務。1951年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巴基斯坦,原爲英國的殖民地,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實行分治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繼掙脫殖民枷鎖,成爲獨立國家。
耿飈雖然對自己的新任命很不熟悉,但還是欣然接受了,並承諾以他的新身份完成新的任務,迎接未知的挑戰。
耿飈堪稱“巴中關係的總設計師”。他於1909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的一個小縣城。他出身貧寒,曾在水口鉛鋅礦工作,後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事實證明,在阿尤布•汗將軍統治巴基斯坦期間,毛主席將他派往巴基斯坦的決定高瞻遠矚,是正確和及時的。
耿飈確實是被派往巴基斯坦的正確選擇。他軍事生涯很長,這是巴基斯坦軍事領導人非常尊重的特點,由於這一點和他開創的外交技巧,他與阿尤布·汗總統和巴基斯坦軍隊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工作關係。這是兩國關係的基礎,一直持續到今天。兩軍很快形成戰略共識,各層次交往頻繁,進一步拉近了兩國關係。
“中巴經濟走廊”並非憑空產生,耿飈將軍和毛主席當時就有相似的構想。在巴基斯坦任職6個月後,耿飈回到中國參加一個高層會議。會議結束後,毛主席請他留下來,並討論了開闢一條從中國西部邊境進入巴基斯坦的新路線的可能性。他告訴耿飈,這是他的新任務。這個想法在巴基斯坦很受歡迎,喀喇崑崙公路(KKH)隨後建成。
可以說,“中巴經濟走廊”是幾十年前理念的現代化體現。耿飈先生曾經說過:“中巴傳統友誼必然像喀喇崑崙公路一樣越走越寬廣。”今天,中巴關係發展印證了他的預言。患難見真情,中國和巴基斯坦都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善鄰的珍貴、朋友的溫暖。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及其盟國對中國實施制裁和經濟封鎖,巴基斯坦幫助中國與世界聯繫了起來,巴基斯坦被稱爲中國與世界互動的“窗口”。毛主席和耿飈將軍的設想是通過喀喇崑崙公路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進入阿拉伯海,作爲中國在太平洋緊張局勢下的出海的替代路線。
當時,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多個軍事基地,太平洋國家都是親美國家。美國一直在太平洋地區保持霸權,這是對中國的永久威脅。如今,太平洋局勢再次緊張,再次證明中國先人們富有遠見的做法完全正確。
本文作者澤米爾·阿萬(Zamir Ahmed Awan),是一位巴基斯坦漢學家、前外交官,同時也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特邀研究員,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市國立科技大學教授。文章僅反映作者觀點。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爲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