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疫苗分配問題上歐美太自私,多虧有中俄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牧之

現如今全球抗疫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大範圍的全民隔離類似於戰略防禦階段,而由於疫苗的全面鋪開,也似乎進入了全面反擊病毒的戰略反攻階段。就在北京時間27日,我國首款腺病毒載體疫苗也已經正式獲批附條件上市,截至目前,中國,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四國所研製的疫苗都已經在全球鋪開接種。

儘管說是全球接種,但是這其中仍然處處體現着資本的力量。目前全球各家新冠疫苗的訂單總數已經超過了一百億劑,而全球七十億人口中在18-60歲適宜接種年齡的人口約佔七成,也就是五十億左右。如此算來,各家廠商只要按訂單生產,已經足以保障全球適齡人口至少接種兩劑。

現實的情況是,歐洲和美洲的一衆發達經濟體爲本國民衆訂購的疫苗大約是每人6至7劑左右,遠超有效用量,而在非洲,南美和廣大亞洲地區,卻連人均一劑都難以保障,甚至在一些我們或許從未聽說過名字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仍沒有收到過新冠疫苗。

src=http___x0.ifengimg.com_res_2020_dfe5decf698dfd9d94d835005bed33bc9cfdce16_size66_w1080_h679.jpeg&refer=http___x0.ifengimg.jpg

與疫苗分配不均對應的,是在那些資源過剩的國家中,大量的儲備疫苗遭到了浪費。以法國等歐盟國家爲例,其國內疫苗儲量足夠全國人口完成免疫,但是由於嚴格的接種年齡限制,年齡較大卻希望接種的老年人無法獲得疫苗,而年輕人又因爲對疫苗缺乏信心而放棄機會。着眼全球亦是如此,目前在歐美等地區大規模使用的主要是英國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以及美製的輝瑞和莫德納總計三款疫苗。爲了優先滿足本國需求,英國已經大幅縮減了對歐盟運送疫苗的數量,引得歐盟抗議連連。而美國由於其“美國優先”的一貫策略,也大概率會在優先滿足本國,其次滿足盟友的需求後纔會考慮將疫苗出口到全球廣泛使用。國際人道主義這一在發達國家被廣泛使用的名詞此刻也顯得暗淡無光。

由於國際疫苗市場上來自歐美的疫苗顯然已經供不應求,那麼中俄兩國生產的疫苗也就順利拿下了廣闊市場。

src=http___world.workercn.cn_html_files_2020-07_22_20200722144644784220314.jpg&refer=http___world.workercn.jpg

日前我國外交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科興和國藥兩大廠商的疫苗已經收到了53個國家的訂單,並且已經向其中的27國交付了疫苗。除了正式的採購,我國還向一部分極度貧困的非洲國家實行人道主義的疫苗捐贈,截至目前我國每週都會爲非洲運送至少一百萬劑疫苗,真正爲結束全球疫情傳播做出了大國應有的貢獻。俄羅斯的“衛星5號”疫苗也已經在包括一部分歐洲國家在內的廣大地區開始接種,訂單總額據悉已經達到12億劑。

在中俄多款疫苗的合力作用下,塞爾維亞已經實現了全國15%人口的疫苗注射,這一數字已經躍居歐洲之首。而在中國疫苗的幫助下,土耳其也已經實現了八百萬劑次的注射,同樣是一部分歐洲國家豔羨的數字。

src=http___x0.ifengimg.com_ucms_2021_05_273e77920fd3bb627557dd236c724dc1977a80ae_size49_w700_h440.jpg&refer=http___x0.ifengimg.jpg

那麼我國疫苗在國際市場上的口碑如何呢?綜合多方消息,我國疫苗目前在全球市場中勝在了無副作用的安全性上,很少出現嚴重不適反應,同時我國兩款疫苗的儲存條件均可以在家用冰箱中實現,確保了普適性。只是目前這兩款疫苗的海外售價卻難以形成優勢。不過在優質產品力的面前,我國疫苗也已經逐漸打開了海外市場。就在近日批准上市的我國腺病毒載體疫苗,可以實現單次注射免疫,這顯然更適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採購需求。

有道是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對比中俄和英美在疫苗出口和使用的情況後,一個結論清晰力現,那就是放下一切成見和所謂的大國優先策略,全球共同出力纔有可能儘早結束這次蔓延全球的浩劫。人類已經因爲這次疫情失去了二百五十餘萬同胞。當地時間26日,聯合國安理會已經全票通過了全球疫苗分配決議,要求全球疫苗資源可以合理分配,讓更多地區的人們可以儘早實現免疫。

如今人類已經找到了對抗疫情的趁手武器,那麼如何擊敗這頭巨獸呢?端看2021年人類各國能否齊心協力合理使用疫苗了。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