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區:綠水青山換新顏 產業興村譜新篇

李晴晴

text

中新網福建寧德5月19日電 (葉茂 葉秋雲)順着蜿蜒的盤山公路而上,一座雄偉的木製寨門立於半山腰,拾階而上,古樸寧靜的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八斗畲村呈現眼前。

走進八斗村,錯落有致的灰牆青瓦屋舍在綠蔭掩繞下隱現,富有畲族文化色彩的塗鴉牆令人眼前一亮。村落四周青山環抱、綠樹成蔭,小小的畲村臥於祥寧鄉野,宛若一幅雅緻的水墨畫。

圖爲八斗畲村四周青山環抱、綠樹成蔭。王東明 攝

一座三層樓房外,四五個村民聚在一起嘮着家常,另有幾個村民圍着一輛叫賣的車輛購物,56歲的鐘水春則扛着鋤頭在臍橙園內鋤草、剪枝。

“生活比以前好很多啦!”鍾水春笑着告訴中新網記者,他從2002年開始種植臍橙,臍橙園面積共6畝、300株左右,年收入2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加上茶葉、毛竹,夫妻倆一年收入達五六萬元。

八斗村因村中有田8鬥而得名,這裏不僅是閩東革命老區村之一,同時還是個少數民族聚居村,畲族同胞佔全村人口一半以上。原來的八斗村基礎設施薄弱,道路坑窪泥濘,產業發展滯後,村民僅靠幾畝良田勉強維持溫飽。

圖爲坑頭村峯巒疊嶂,蒼天古樹鬱鬱蔥蔥。王東明 攝

近年來,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八斗村利用氣候溫溼、地勢較高的自然優勢,發展果、林、竹、茶,壯大種植經濟,提高村民收入。截至目前,該村共種植臍橙1200多畝,種植茶園面積1000多畝,實現人均擁有毛竹林5畝,年產值總計1000餘萬元。

青山綠水成爲八斗村的“聚寶盆”,吸引外出青年悄然回村逐夢。34歲的鐘立全,此前在福州市從事建築行業,看好八斗村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產業發展前景,於2013年返鄉從事家禽養殖,目前年出欄1.8萬隻。

“僅家禽養殖一年收入就有10多萬元,父母管理的茶葉和臍橙一年收入也有七八萬,家鄉發展前景可觀。”鍾立全稱,今後計劃建設家禽養殖基地,帶動更多的羣衆一起養殖、擴大規模,增加村民的收入。

綠水青山換新顏,八斗村先後被評爲省級綠色村莊、省級生態文明村、全國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

八斗村黨支部書記吳李清稱,將依託農業公司繼續帶動羣衆種植果樹,並通過發展漂流等旅遊產業,帶動當地農特產品銷售,增加村民收入。

沿着蜿蜒的盤山公路繼續繞行,是被外界稱爲高山上的“紅色明珠”的霍童鎮坑頭村。該村是閩東革命老區基點村,寧德縣蘇維埃政府誕生地。走進村中,一片片綠油油的茶園和翠竹掩映着黃牆黑瓦房,一幅鄉村美景圖躍然眼前。

圖爲坑頭村峯巒疊嶂,蒼天古樹鬱鬱蔥蔥。王東明 攝

然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坑頭村因地處偏遠,百姓仍靠着肩挑手提翻山越嶺,生活貧困。1999年,該村實現“五通”工程,並在隨之的十多年裏,完成全村電網和路燈線路改造,移山填溝工程和新村建設規劃,以及21公里公路硬化等。

路通了,電有了,立足當地氣候土壤條件,村兩委帶動羣衆發展特色高山茶產業。謝鄭生,是該村首個“吃螃蟹”的人,2004年??種植??茶葉63.3畝。“從一片白紙開始,半摸索半前進,??一路坎坎坷坷。”謝鄭生說,最初一斤茶葉只能賣兩三毛錢??,第三年開始賣到10元左右,村民看到收益可觀,??紛紛開始種植茶葉。

短短几年間,全村茶葉種植面積從63.3畝增加至1400畝,併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創辦茶葉加工銷售公司,2019年茶葉產值達1800多萬元,坑頭高山茶園也成功創建國家級茶業標準園。

圖爲有“百里畫廊”之美稱的霍童溪,是蕉城區的“母親河”。王東明 攝

謝鄭生感慨,沒種茶葉前,靠着砍木頭和養殖家禽,生活收入十分有限,??過年了,身上連200元都拿不出,如今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坑頭村,茶葉已成爲了村裏的“致富樹”。坑頭村村民主任謝良叨稱,將做好“一村一品”工作,把好茶葉質量關,並結合線上推廣,推動坑頭村的茶葉走向更大的市場。

圖爲有“百里畫廊”之美稱的霍童溪,是蕉城區的“母親河”。王東明 攝

擁有千年歷史的霍童古鎮,近年來以生態、農耕、宗教、紅色、民俗和黃鞠“5+1”文化爲抓手,通過建設“十里桃花經濟帶”、發展“千畝高優水果種植”、實施霍童溪“萬里生態水系工程”等,進一步推動農、旅產業融合,推動省鄉村振興示範鎮霍童樣板的建設。

霍童鎮黨委書記鍾宜平表示,將圍繞《霍童鎮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進一步夯實農旅產業振興基石,築牢組織振興堡壘,推進生態、文化、人才振興建設。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