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新拍賣理論或成公共事業市場化推手

亞太日報

text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新拍賣理論或成公共事業市場化推手

  一家之言

  它能讓最適合的企業和主體在最適合的領域獲得最期望的資產,顯著提升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今年的經濟學諾獎授予了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以獎勵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對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拍賣理論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比較陌生。傳統的拍賣模式有以下幾種,分別是傳統的增價拍賣,競標者叫價越來越高,最終價高者得即英式拍賣,反之是降價拍賣即荷式拍賣,還有由競標者提供標書,拍賣者根據標書價格決定中標者的第一價格拍賣和第二價格拍賣等。這些拍賣模式均是基於不同的博弈論模型而得出的。細究其操作過程會發現,無論採取怎樣的拍賣方式,所有商品最終均是採取依次拍賣來進行的,雖然這種方法我們更爲熟悉,但是實際上卻帶來了資源的錯配。

  這可以理解爲是競標者在中標後發現獲得的產品或資產並不值得其所付出的高昂成本,這實際上就是拍賣界大家都想避免卻難以擺脫的夢魘——“贏家詛咒”。依次拍賣讓競標者的關聯信息僅存在於單獨商品層面,而割裂了與其他商品的聯繫。

  這兩位經濟諾獎獲得者,提出了一種“同時增價拍賣”的新模式,這種模式有效避免了“贏家詛咒”情況的發生。同時增價拍賣簡單來說就是所有產品一起拍賣,經過數輪的競價回合,競標者可以充分獲得前面回合的報價信息,並且對關聯產品的價格變化做出反應,從而對產品進行更合理的估值和報價。

  這種新拍賣模式以及理論在二位經濟學家的實踐中也得以證明其優越性,比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向社會出售無線頻譜許可的時候便採用了這種同時增價拍賣的方式。

  可以預見的是,新拍賣理論將會對公共事業領域市場化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它能讓最適合的企業和主體在最適合的領域獲得最期望的資產,顯著提升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新拍賣理論實際上創造了一種系統,目的就在於將重要的商品和服務授予最能使用或者管理他們的競標人,比起依次拍賣容易陷入心理學的損失陷阱,同時拍賣能夠讓競標者爲最心儀的資產而慷慨解囊,最終實現供給與需求的更好匹配。

  其次,它也能更大程度上讓參與拍賣的競標人做出更理性的估值,從而更好地保護企業及其他社會主體的權益。同時增價拍賣將會讓競標者可以根據所有產品的價格變化及多輪競價的情況來合理估值報價,從而最大限度上進行全局配置,以更加合適的價格獲得心儀的關聯產品。這有效避免了贏家詛咒現象的發生,縮小了競標者期望與成本之間的差距。

  竊以爲,經濟學發展的初衷就是在研究如何讓有限的資源合理配置從而造福社會,此次的經濟諾獎再次印證了這一點,二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創造的新拍賣模式和理論將有助於公共事業領域的市場化進程,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