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太日報
相比生意人,一頭白髮的羅友禮更像個藝術家。
除了談產品,羅友禮更願意聊自己的父親——香港維他奶創始人羅桂祥博士。
“我的父親勤勉,敬業,有遠見,但更讓我敬佩的,是他的家國情懷。”
如今的羅友禮,已是耄耋之年。從一名普通的產品開發員,到公司掌門人,他最感謝的還是當初父親相中豆奶的“眼光”,而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等新戰略,更是讓他欣喜地望見了光明的未來。
故事始於一顆大豆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一場名爲“大豆--中國之牛”的演講,讓香港人羅桂祥眼睛一亮,原來中國人廣泛食用的大豆營養價值竟可以和牛奶媲美。
羅桂祥陷入沉思,當時的香港正處於戰亂,市民生活艱苦,營養不良,這讓他心急如焚。也就是在那時,羅桂祥萌生了利用大豆的優質營養改善國人體質的想法,他要爲社會出一份力。
1940年3月,羅桂祥研製的第一瓶豆奶問世,取名爲“維他奶”。爲何選用“維他”二字,羅桂祥頗有一番考慮, “維他”(Vita)在拉丁文中是生命的意思,而在英語中,既有Vitamin(維生素),又有 vitality即“活力”的意思。羅桂祥希望,物美價廉的豆奶,能夠成爲改善當年香港市民孱弱體質的“良藥”。
“維他奶的故事,始於一顆神奇的大豆。”羅友禮說。
而這顆大豆,經過八十年的蛻變,已經生根發芽,長成一個市值200多億港幣的龐大企業。八十年,彈指一揮間,卻是白雲蒼狗,滄海桑田,讓八十歲的第二代掌門人羅友禮感慨良多。
年輕時的羅友禮想去英國讀法律,卻被父親一棒子打消念頭,改往美國讀食品加工。七年獲得碩士學位回港後,進入公司成了一名普通的產品開發員,直到四十歲時,才接了父親的班,成爲維他奶的執掌者。
其實和羅友禮一樣,維他奶是很多香港人記憶裏不可缺少的存在。它是上學途中的好夥伴,是上班族半夜加班的好伴侶,是千家萬戶櫥櫃裏必不可少的好朋友,見證了多少父之恩,母之愛,兒之孝,孫之賢。
對於消費者的深情厚誼,羅友禮心懷感恩,“我們一直抱着爲普羅大衆補充營養的信念,加上創新、求變、與時並進的經營,當然更重要的是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愛護與關懷。”
父子兵進軍內地
上世紀七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香港,讓港商們看到了進入內地市場尋求投資和合作的機會。
1979年4月,羅桂祥、羅友禮父子兵齊上陣,在廣州與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廣東省食品分公司和廣東華僑企業公司簽訂爲期5年的補償貿易協議,投資2,275萬港元,爲廣東省光明華僑農場提供良種奶牛和新式擠奶及加工生產設備,並負責派駐獸醫和提供人力培訓。
再後來,羅氏父子續簽協議,追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使光明農場成爲當時全中國最大且設備最先進的奶牛場,成爲陸港合作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吸引不少中央級和省級官員前來參觀。
1982年,維他奶系列產品開始進入內地市場,於1991年與長期合作伙伴光明農場簽訂合資合營企業協議,成立深圳維他(光明)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總投資額人民幣1億4千萬元,並將香港一間廠房的生產設備搬到深圳。
此後,總投資額超10億元人民幣在東莞設立國內最大的生產基地,廠房已於2020年啓用投產。新冠疫情前,羅友禮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一次內地,他喜歡和普通員工打成一片,喜歡看到新產品誕生。他也於1994年獲頒“深圳榮譽市民”稱號,並擔任第八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根植祖國之心永不變
如今,維他奶的發展規模已遠超創建之初的願景。羅友禮說,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秉承誠信、勤奮、互幫互助的核心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得益於對祖國深厚民族情感和對公司所在地政府的完全忠誠,“這已深刻寫入維他奶的DNA。”
近些年亂港分子、“反華”勢力擡頭,給香港社會帶來嚴重危害,而新冠疫情的肆虐,更是給各行各業帶來不小衝擊,2019年和2020年兩年香港GDP都是負增長。以法治和文明著稱的“東方之珠”,何時再煥發光彩?
羅友禮說,在中央政府頒佈香港國安法後,由亂及治,使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和諧;而國家在防疫上大刀闊斧的英明舉措,更是使香港經濟撥雲見日,於今年恢復正向增長,目前香港股市、樓市、匯市表現穩定,商界心態平穩。
“維他奶是在深厚民族情感下創立的品牌,對中國內地市場一直看好,在過去數十年推進多個長線投資項目,深耕細作,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我們植根祖國,持續投資的計劃和信心始終沒有改變。”羅友禮說。
如今,新的重大機遇就在眼前,國家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擁有“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特點。羅友禮說:“這樣的好事,我們肯定不會錯過。”
他指出,香港的金融、澳門的旅遊、深圳的高科技、東莞的製造業、廣州的物流,粵港澳三地有各自獨特的優勢,能夠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新形勢下的港資企業,能在大灣區的發展和建設中獲得更多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八十年滄桑,有困難,有挑戰,但終會化爲祥和希望。羅友禮真希望,父親也能看到這一天。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