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刊登一篇評論文章稱,印度對“自由互聯網”的持續攻勢本應是美國不能忽視的恥辱,但此前卻被美國無視。假如美國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此表現出關注的話,也可以阻止這種恥辱變成現實。文章指責,這種“自滿情緒蔓延”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指印度)該做的事。
文章認爲,過去幾個月,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政府一直在與科技公司玩政治性的“壓力遊戲”。不僅要求這些公司刪除錯誤信息,而且要求刪除陳舊的批評帖子和明顯的事實信息,並威脅如果公司不遵守規定,就要採取法律行動。尤其是推特,一直是印度執政黨憤怒的目標,部分原因是這家美國公司偶爾會抵制這些要求,還有部分原因是推特迄今爲止未能服從印度一項新的網絡安全法規,該法規要求公司任命印度當地的“申訴官”,在 24 小時內處理投訴。最近,印度信息技術部長聲稱,推特可能會失去爲用戶發佈的內容而接受懲罰的豁免權。當然,他的這個聲明也是發佈在推特平臺上的。
不過文章指出,推特是否能維持其名爲“安全港”的保護措施不取決於莫迪總理和他的部長們,而取決於印度法院。因此,印度執政黨已轉向“恐嚇招數”以獲得它想要的東西,比如通過網絡安全法規等法律爲這些公司員工的人身自由帶來風險。
文章指出,這些策略常常能夠奏效。就在本週,根據印度政府的法令,推特平臺限制了顯示一名穆斯林男子遭到襲擊的50條推文。而上週,當該視頻在網上瘋傳時,推特的印度負責人被傳喚接受訊問。與此同時,一個競爭對手,名爲Koo的印度國產社交平臺卻因樂於服從政府的命令而聲名鵲起,受到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擁護。
文章認爲,即使在千里之外的國家(指美國),印度發生的事情也很重要——因爲這發出了一個信號,表明一個以人口衆多著稱的國家認爲其仍在發展的國家互聯網應該是什麼樣子,它還發出了一個關於其他國家願意容忍什麼的信號。文章認爲,目前爲止,在“網絡言論自由”在印度受到侵蝕的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國基本上保持沉默,讓美國的公司自行維護海外公民的“自由”,或者退縮。每過一天,美國的這種沉默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據此前報道,印度是美國科技巨頭臉書、推特和WhatsApp等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此前,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曾表示,推特只是個社交媒體平臺,無權“決定印度的法律政策框架應該是什麼”。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