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歐美疫情不見好中國卻躲過第二波疫情,問題出在哪兒?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艾仁

當歐美疫情未平甚至復燃的背景下,英國《電訊報》注意到,中國不但快速控制住疫情,還很好地避免了第二波疫情。

報道認爲,經歷過第一波疫情的慘痛打擊後,中國已經積累了經驗並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儘管北京、雲南、青島等地的確診病例曾有所上升,但始終沒能形成第二波疫情。

中國1.jpg

中國的成功歸功於諸多因素,首先是檢測,而且是講究方法的檢測。

當疫情在青島出現復燃苗頭時,2天內逾560萬人接受了免費的新冠病毒檢測。確診患者被送往指定醫院接受隔離和治療,密切接觸者在家或集中隔離。相比之下,美國紐約州在3月4日至6月3日期間僅對170萬人進行了檢測,引發廣泛批評。

正如《日本時報》評價的那樣,“青島的雷厲風行,讓一些國家‘笨拙’的防疫工作和官員們一直以來的藉口無所遁形。”

與此同時,中國民衆的警惕性普遍很高,能主動遵守公共衛生措施。

在中國,出現疫情的城市都實施了嚴格封鎖,並在必要時重新實施。當地居民也儘量避免外出,直到疫情控制住。在低風險地區,儘管社交距離等沒有今年早些時候嚴格,人們仍然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決不讓病毒有機可趁。

相比之下,由於個人防護裝備短缺等問題,美國和歐洲各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承認戴口罩有助於遏制新冠病毒傳播。哪怕到了9月下旬,美國疫情遲遲看不見“曙光”,總統特朗普仍從口罩上做文章,嘲笑競爭對手拜登,令人震驚。

歐美國家爲了復甦經濟,普遍在沒有嚴格控制好疫情的情況下放鬆疫情管控;當地一些民衆爲了所謂“自由”,不但不聽從衛生專家建議,甚至舉行反防疫措施遊行,從而導致疫情不斷反彈。

54402162_101.jpg

眼看歐美、印度等國的疫情愈演愈烈,“避難所”一般的中國很注重境外人員的管理。

直到今年7月,中國纔開始試探性地開放邊境,且對入境人員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所有入境人員均需持有72小時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接受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遺憾的是,儘管中國的防疫措施效果顯著,但由於國情不同,報道認爲歐美國家既不適合也不會照搬中國模式。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