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早報(5.13)

亞太日報

text

1.天津“產研匯”暨人工智能產業成果對接會舉辦。

天津.jpg

天津“產研匯”暨人工智能產業成果對接會11日舉辦, 20家已經認定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和6家市管委管企業及22家子公司,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領域的技術成果和應用場景進行了深度對接,199項產研院的技術成果和41項國有企業的核心產品實現了零距離“對對碰”,初步形成10餘項合作意向。


2.商務部等7部委:引導商品市場應用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

商務部.jpg

商務部等7部委印發《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行動計劃》提出推動數字化轉型,引導商品市場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交易場景數字化重構。鼓勵商品市場依託行業大數據平臺,銜接匹配上游供應與下游需求,打通產業鏈各環節,打造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商品集散中心。


3.德國156億發展量子計算,欲打造一臺極具競爭力的量子計算機。

德國.jpg

5月11日,據路透社報道,德國聯邦經濟部和教育與研究部表示德國將在未來四年內投入約20億歐元 (約合人民幣156億元) ,支持發展其首臺量子計算機及相關技術。

其中,到2025年,教育與研究部將花費11億歐元支持量子計算的研究與發展,經濟部將花費8.78億歐元支持發展實際應用。


4.螞蟻森林:個人碳減排未來如能參與交易,所有收益將屬用戶個人。

螞蟻.jpeg

針對近期網絡上的一些不實傳言,螞蟻森林負責人發表聲明:螞蟻森林是純公益項目,不會爲螞蟻集團帶來任何資金收益。

聲明指出,僅2020一年間,螞蟻集團在螞蟻森林上的投入就超過7.6億元。自2016年上線幾年來,螞蟻森林已在荒漠化地區種下了超過2.23億棵真樹,種植面積300多萬畝。所有樹木包括吸收二氧化碳產生的“碳匯”是純公益捐贈,屬於國家和社會,迄今從未參與過碳匯交易。而根據《捐贈協議》螞蟻集團已與公益機構提前約定:未來所種樹木如產生碳匯,將全部用於公益事業。

關於螞蟻森林超過5.5億參與者的個人碳減排,螞蟻森林負責人輕如表示:“綠色能量”是根據低碳行爲設計出來的虛擬積分,不能參與碳交易。如果未來螞蟻森林記錄的個人碳減排量能被納入碳交易體系,產生的所有收益將屬於用戶個人,不屬於螞蟻森林。


5.蘋果、谷歌英特爾等組建聯盟,敦促美國政府提供芯片生產補貼。

芯片.jpg

包括蘋果、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在內的全球最大芯片買家,正加入英特爾、英偉達以及高通等頂級芯片製造商的行列,成立新的遊說聯盟,以敦促美國政府爲芯片製造提供補貼。新成立的團體名爲美國半導體聯盟,其成員還包括亞馬遜旗下雲計算部門AWS。該聯盟週二表示,已要求美國立法者爲美國芯片法案提供資金。此前,美國總統喬·拜登已要求國會爲該法案提供500億美元撥款。

編輯 數字經濟智庫助理研究員 宋恆宇/亞太日報 鍾倩

(來源:數字經濟智庫、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