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間央行在最糟糕的時刻湧現難題

Asia Times

text

在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美聯儲的爭執在成為頭條新聞的時候,亞洲卻正在進行貨幣政策的變革。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自今年年初以來,政府高層就警告日本央行不要「縮減」。2017年11月,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暗示開始逐步遠離他自2013年以來在危機模式下進行的刺激計劃。增長趨於穩定、股市繁榮並且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工資也在不斷上漲,然而現時政客們沒有這樣做,日本央行仍在全速前進。

現在,在政治的強壓下,印度被列入中央銀行的名單。事實上,有關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 )行長帕特爾(Urjit Patel)即將離職的謠言比比皆是。似乎財政部部長賈伊特利(Arun Jaitley)也對印度儲備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的過分鷹派作風感到不滿。據稱,帕特爾的團隊也無法快速解決該國1,50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危機。

而令人不安的是, 賈伊特利是造成帕特爾的前任,也就是備受尊敬的拉賈(Raghuram Rajan)離職的原因之一。

這是在2016年9月,也就是拉賈在美聯儲「逐漸消退的怒火」下巧妙領導印度3年之後發生的。隨著從土耳其到印尼的新興市場經濟陷入困境,拉賈迅速遏制了通脹,穩定了銀行和盧比。另一方面,他再次向信用評級公司保證,因為這些公司試圖給新德里貼上「垃圾」的標籤。

為了使貨幣合理緊縮以支持貨幣,拉賈被迫離開。 現在,帕特爾也可能正在努力完成他的工作。

最糟的是時機的不確定性。隨著資本逐漸遠離新興市場,盧比今年兌美元匯率下跌了12%。而促使此現狀的催化劑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升級的貿易戰,這也正在抑制中國的經濟增長。

但在新德里,很多損傷都是該國自己造成的。4年多來,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宏偉的改革計劃只是鮮有成就。現時,他已經滿足於現狀。由於特朗普的關稅抨擊了全球貿易流量,最近幾個月該戰略適得其反。

這場混亂對處於雙赤字國家尤為殘酷,這些國家長期預算和經常賬戶都失衡,這就解釋了為甚麼盧比、印尼盾和菲律賓比索是亞洲今年表現最差的貨幣。

過度依賴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減少了政府陷入經濟困境的緊迫性。以日本為例,6年來大規模的通脹努力繼續令人失望。

誠然,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由此導致的日圓疲弱協助實現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長的擴張。與此同時,不斷優化的管理幫助日經平均指數達至27年來的最高位。

然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採取緩慢行動放鬆勞動力市場、減少官僚主義、催生創業熱潮和提高生產力,而其結果是穩定的增長並沒有在一致或相當大的基礎上提高工資。

自滿情緒也困擾著菲律賓。雖然英國央行不像日本央行那樣接近於零,但它在杜特爾特政府執政的前12個月內將利率維持在寬鬆的水平。這減少了馬尼拉加快努力提高競爭力、遏制不平等和通過減少貪污提高經濟效率的決心。

現在,由印度官員來決定中央銀行的前景。莫迪需要向外國投資開放更多經濟部門,包括零售、金融和基建,他必須解決過時的勞動、土地和稅收問題。事實卻相反,莫迪的團隊正在加強貨幣補貼。

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攻擊,即瘋狂加息對美元、美國以及整個世界市場都構成威脅。但亞洲也出現一大批政府以後世可能會不屑的方式來打壓央行。

撰文:評論員William Pesek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trouble-brewing-at-central-banks-at-worst-moment/

更多:http://www.atimes.com/

相片: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