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吃那邊看”:小學生錯峯吃飯不在形式在效果

亞太日報

text

近日,一段“小學生錯峯吃飯”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一個吃飯,一個戴着口罩坐在一邊看着。網友紛紛調侃“這畫面太殘忍”。

一半學生開心吃飯,另一半學生則在一旁端坐,看着“流口水”……這樣的“小學生錯峯吃飯”場面,着實滑稽。

從疫情防控角度看,如此這般的“錯峯吃飯”,實際上根本起不到什麼防控作用——儘管吃飯“錯峯”,但所有的學生事實上仍處於一種密切接觸的聚集狀態,並沒有因“錯峯”而拉開相應的社交距離。

而相關學校之所以要採取諸如“錯峯吃飯”這樣的措施,根本目的和初衷,無疑是實現“避免密切接觸”、“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的疫情防控要求。但實際效果顯然南轅北轍。

儘管針對“小學生錯峯吃飯”,涉事方已給出瞭解釋——“因爲降溫,那一半臨時取消了戶外活動,回教室等待”,但這樣的解釋,恐怕仍難以證明“錯峯吃飯”的合理性。

一方面,雖然遇到臨時天氣情況,學校方面完全可以將另一半學生安排到其他地方,而不是跟吃飯的學生坐在一起。

另一方面,即便是正常的“錯峯”,事實上仍很難真正完全做到確保學生在學校期間“避免密切接觸”。

相比吃飯,在上課上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密切接觸的時間和機會顯然更長、更多,單憑一個簡單孤立的“錯峯吃飯”,勢必很難全面充分實現“錯峯”的防疫初衷,甚至難免淪爲一種流於表面、缺乏實效的“錯峯形式主義”。

所以,如果疫情防控僅僅侷限於“錯峯吃飯”這一項,而在其他方面沒有采取更有效的防控措施,“錯峯吃飯”的價值可能微乎其微。更何況“這邊吃那邊看”式的“錯峯吃飯”就更沒有任何效果了。

誠如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的,要“及時採取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防控措施”,這也就是說,新形勢下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其實並不是要一味地追求形式主義的“爲嚴而嚴”,而是要確保相關防控措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要以產生實際效果爲目的。

有鑑於此,像“小學生錯峯吃飯”這類看似嚴格,事實上並無實質意義的做法,應該得到及時矯正。其他地方也宜以此爲鑑。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