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因爲不做中國的死對頭,她遭到美日迫害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艾仁

衆所周知,任何事情只要一扯上中國,“世界警察”美國就喜歡跳出來“指點江山”,然而邪不壓正,美國的陰謀總是以失敗告終。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發表聲明,重申對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充滿信心。這意味着數週以來圍繞格奧爾基耶娃“偏袒中國”的風波告一段落,也意味着美國藉此污衊中國的企圖再次遇挫。

總裁2.jpg

此次爭論的焦點是美國威凱平和而德律師事務所撰寫的一份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格奧爾基耶娃2017年在世界銀行任職期間,曾向內部員工“不當施壓”,以將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從第85位提升到78位。而當時世界銀行正就一項重大增資行動尋求中國的支持。

格奧爾基耶娃否認了這些指控。她是保加利亞經濟學家,也是首位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IMF總裁,在國際金融界和外交界素有威望。

然而,儘管包括六名世界銀行前負責人在內的許多人公開支持格奧爾基耶娃,美國依然費盡心思想給她“定罪”,從而達到給中國“潑髒水”的目的。

報告出爐後,不少美媒紛紛開始造勢,試圖逼迫格奧爾基耶娃“引咎辭職”。美國多名共和黨議員致信財長耶倫,污衊中國企圖擴大在IMF等國際組織中的發言權,要求格奧爾基耶娃報告與中方代表的互動情況等。

總裁4.jpg

美國的這種醜惡行徑連本國人民都看不下去了。著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裏·薩克斯9月底在《金融時報》上發文稱,美國對格奧爾基耶娃發起攻擊,是因爲她“不做中國的死對頭”,其本質是“歇斯底里的反華情緒”。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震認爲,美國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不光彩,確切地說,美國扮演了傳統的機制霸權的角色——即通過國際組織對國際事務進行控制。如果國際組織能爲其所用,就支持;如果不能爲其所用,就拋棄打壓或者改造。

他補充說,此次關於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的鬧劇,就是美國對其進行打壓拋棄的一種展示。美國的動機就是通過對人事任命的干涉,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新能夠爲美國所用,將其作爲遏制和打壓中國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相反。

所幸,格奧爾基耶娃贏得了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支持,只有美國和日本呼籲對指控進行更徹底的審查。歐洲的支持很重要,因爲IMF總裁傳統上是由歐洲政府選擇的,而美國政府提名的是世界銀行總裁。

經過審查後,IMF執董會最終確認,針對格奧爾基耶娃的指控沒有確切證據。

面對這樣的結果,美國很不甘心。美國財長耶倫承認沒有直接證據要求IMF更換領導層,但稱美國“將密切關注後續行動,評估任何新的事實或發現”。言下之意就是,美國並不打算罷休。

總裁3.jpg

《紐約時報》評論說,格奧爾基耶娃沒有下臺“可能會給拜登政府帶來政治上的打擊”,因爲美國國會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人敦促拜登政府對此“全面問責”。美國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麥克亨利表示,“這一決定糟糕地反映出美國在IMF的領導力。美國政府無視了兩黨關切,並屈服於其他國家的壓力。”

IMF和世界銀行2021年秋季年會於10月11日至17日在華盛頓舉行。彭博社稱,儘管得到了支持,但對格奧爾基耶娃的指控以及她隨後對職位的捍衛之戰,仍可能給會議蒙上陰影。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