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合軍演交換使用對方武器,軍事專家:瞭解彼此作戰方式,方便未來更好配合

亞太日報

text

持續5天的“西部·聯合-2021”演習9日在寧夏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正式拉開帷幕。這是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後中方首次邀請外軍在境內舉行的聯合演習。外界高度關注的這次演習,到底體現了中俄兩軍聯合行動的哪些特點呢?

參演裝備先進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此次“西部·聯合-2021”演習有約1.3萬名中俄官兵參演,動用超過400套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由此可見,這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不但參演裝備多,而且性能也很優良。

從央視的報道畫面看,參加演習的地面裝甲突擊羣裝備類型多、數量大,包括08式步兵戰車、11式突擊炮等上百輛裝甲車輛。它們的打擊能力非常強,可形成飽和火力打擊。

在空中,解放軍出動了殲-20隱形戰鬥機,殲-11、殲-16戰鬥機,殲轟7A戰鬥轟炸機以及轟-6轟炸機、運-20運輸機、米-171和直-10直升機等解放軍新型主戰裝備。其中殲-20是服役後首次參與中外聯演。俄軍則出動蘇-30SM多功能戰鬥機參演。

軍事專家宋忠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殲-20隱形戰鬥機首次參加與外軍的聯合演習,表明中俄兩軍的互信與高水平合作。“我們拿出最先進的武器,同時集中展示各種先進裝備,表明中俄在軍事領域有了更高的交流,展現兩軍的軍事互信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此外,“蜂羣”無人機也將出現在此次演習中,這種戰法是首先應用在如此大規模的中外聯演中。雖然公開報道尚未詳細說明“蜂羣”無人機將執行何種具體任務,但它代表的未來作戰模式在解放軍中已經是一種新常態。根據此前公開報道,第73集團軍某兩棲重型合成旅組織的登陸演練中,就先由無人機“蜂羣”做“開路先鋒”。它的功能多樣,既可執行全天候的偵察任務,對敵實施干擾,也可以執行攻擊任務。

實戰水平很高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演習實戰化水平很高。其中裝甲突擊羣主要擔負大型裝備遠距離地面突擊任務,在同一時間、相同空間,與空軍、陸航等空中力量協同配合,對恐怖組織的地面武裝力量和工事實施高速進攻和火力摧毀。央視畫面顯示,裝甲突擊羣在演練中火力密度高,同一時間、同一地域每分鐘可達百發,進一步錘鍊了合成作戰能力。 演習中,人員和裝備戰場投送採取多機型編隊的方式,展開大規模集羣傘降和重型裝備空投新模式。央視畫面顯示,特戰隊員在索降時採用“1機6繩”的方式,讓特戰隊員得以最大限度縮短用時,搶先一步佔領攻擊陣位。裝備投送更是如此,飛行員需在1分鐘內將多輛突擊車運抵作戰地域,實現最短時間內作戰區域的人裝快速結合。

軍事專家魏東旭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演習中裝甲作戰部隊憑藉快速機動能力和強大火力,迅速抵達任務區對恐怖組織形成包圍和圍剿態勢。“這種作戰方式一般針對規模比較大的武裝團伙,他們往往擁有較多輕武器,甚至構築有簡易工事。面對這種情況,我方利用裝甲部隊對其強攻,一方面形成火力壓制,一方面減少我方人員傷亡。”

魏東旭介紹,從公開的畫面可以看到演習的另一個核心詞是“空中機動”,利用運-20運輸機快速投送人員和裝備,以及直升機機降兵力、吊裝突擊車等,這些課目訓練有助於提高突發情況的處置能力。此外,演習還有先進的防空武器爲作戰部隊提供伴隨性的中近程防空火力保護。

兩軍更加互信

此次演習中,中俄兩軍聯合作戰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俄軍參演官兵首次使用解放軍提供的中型輪式戰車與裝甲車,並攜帶單兵裝備和制式武器從中國空軍米-171E直升機上進行空降作業。中俄並肩戰鬥,在作戰思想融合、兵力行動融合、火力突擊融合等方面展開交流。2020年解放軍在俄羅斯“高加索-2020”戰略演習中,曾首次成建制使用俄軍主戰裝備。

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參加演習的蘇-30SM多功能戰鬥機飛行員還詳細研究了中國銀川軍用機場的特點,瞭解地面飛行示意圖及上面標註的時間點、地標和假想目標,將與解放軍協同作戰,對特定目標實施空中打擊。

魏東旭表示,中俄兩軍在聯合演習中交換使用對方的武器裝備是互信的體現,可以讓雙方更好地瞭解彼此作戰方式,在未來的聯合軍事行動、反恐任務中得以更好地配合,使用雙方的武器裝備進行相互支援,擁有更多的默契。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