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烽燧,再現漢代風雲——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即將喜迎賓客

亞太日報

text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庫車市西北、217國道東側鹽水溝河畔,高約13米,烽燧雄偉挺拔,建於漢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古代軍情報警措施。它是目前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也是我國境內唯一被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單體烽燧,2001年6月被國務院覈定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絲綢之路(新疆段)大遺址保護項目,2014年6月22日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8月3日,記着來到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看到,經過近兩年的施工,投資1500萬元的新疆庫車市境內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主體及附屬設施全部完工,目前已進入內部裝修和布展等後序工作。

烽燧,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即敵人白天侵犯時就燃煙(烽),夜間來犯就點火(燧)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烽火臺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稱作烽臺,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爲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臺。

微信圖片_20200806132733.jpg

克孜爾尕哈烽燧,東南距庫車城10千米,海撥1200米。距阿克蘇市260千米。由基地往上逐漸縮收成梯形,高約13米。烽火臺爲夯土結構,層厚12——15米,上部夯層中夾有木骨層,頂部爲木坯壘砌,並建有望樓,現僅存木柵殘留物,烽體受自然侵蝕,風化作用,南側中上部已呈凹槽狀。

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是“十三五”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重點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建設。建設內容包括防洪堤、排水明溝、外圍道路、管理用房、文物庫房和界樁、標誌碑、圍牆等防護和標識設施,及展示用房、遊客管理服務中心、停車場、步行道、綠化帶、公廁、垃圾處理場等旅遊服務設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將以全新的面貌接待各方來賓,讓遊客感受到西域漢代烽燧的獨特魅力。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