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歐美試圖“改造”經濟全球化

亞太日報

text

早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西方國家內部有關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爭論就已接近白熱化。在此次疫情期間,美國首先禁止3M公司向歐洲出口N95的口罩並號召3M在海外的生產基地把產品全部運回美國,歐盟立刻出臺爭鋒相對的措施……西方國家內部種種逆全球化之舉顯示出,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使歐美改造經濟全球化的願望更加急迫,政策導向將更加清晰。

西方國家對於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的認識有一個漸進過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對經濟全球化利益分配格局“弊大於利”的認識在西方國家越來越佔據上風。但一段時間以來,歐美國家的主流政策是對經濟全球化進行“有效管理”,主要手段是通過提高對外談判要價、加強雙方在規則和標準領域合作來削弱競爭對手並維持自身核心地位,歐美曾試圖達成的“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關係(TTIP)”談判是這期間的“代表作”。但隨着特朗普上臺和歐洲民粹崛起,TTIP宣告流產,歐美開始採取“對等、公平”等原則來重新規範與其他經濟體的關係,核心是通過提高貿易和投資保護門檻來進一步削弱競爭對手,同時將產業調整放上了議事日程。

在疫情之前,美國特朗普政府就已提出“製造業迴流本土”的政策訴求,歐盟也在法、德等國推動下提出了維護“歐洲經濟主權”的主張,並在此名義下推行“歐洲產業戰略”。疫情衝擊下,歐美經濟在供需兩端都遭受打擊,在服務業、交通運輸等率先受困後,機械設備、電子、紡織和奢侈品等行業再遭重創。大範圍的停工停業和難以同步的復工復產加劇了歐美經濟困境,產業鏈和供應鏈部分斷裂也暴露出居於全球產業分工頂端的歐美對於全球市場的“過度依賴性”。疫情期間歐美各國醫療防護物資的普遍短缺,則進一步放大了其在現有產業佈局中的“劣勢”。疫情對經濟尤其是產業鏈供應鏈的衝擊,將使歐美放棄管理經濟全球化的主張,轉而更明確地將改造經濟全球化作爲今後的政策導向。歐美在疫後維護“經濟和產業安全”的產業佈局調整方向將進一步清晰。

首先,在新興和戰略產業實現全產業鏈佈局將成爲歐美國家的主要趨勢。在市場規律作用下,疫情之前美國特朗普政府有關“製造業迴流本土”的計劃受到來自產業界不同程度的抵制,推進緩慢。但疫情期間美國暴露出來的產業鏈在外和失控問題,被美國政府加以政治利用。這不僅將進一步堅定美國政府推進相關產業迴流的決心,也將幫助美國政府將“維護安全”而非“創造利潤”樹立爲新的政治正確性,從而消除來自產業界的抵制。歐洲在疫前已經推出產業發展戰略,提出要在綠色、數字等新興產業和能源、電子和基礎設施等戰略產業實現全產業鏈佈局併發揮引領作用,疫情將加快其行動步伐。

其次,疫情期間醫療物資和設備的普遍短缺,將使歐美國家把醫療、糧食等事關安全的產業納入戰略考慮,推動對關鍵產業的供應鏈實行就近佈局。美國特朗普政府在3M醫用口罩的生產和供應問題上的表態,可以被看作是今後美國供應鏈調整的方向。而“整個歐洲不能生產一片撲熱息痛”“70%的醫療防護設備在歐洲以外生產”的痛苦經歷,也將促使歐洲更積極地實施其供應鏈改造計劃。但在汽車、航空等基礎製造業領域,由於重組成本過高且利潤流失過大,歐美仍將遵循靠近主要市場和原材料來源地的原則,大動干戈的可能性不大。

在歐美改造經濟全球化的政策導向下,現有的經濟區域化將繼續升級,並可能取代現有的全球產業佈局和分工,成爲全球化新的經濟基礎和形態。美國着力打造的美洲自貿區、歐盟推進的泛歐洲經濟區和亞太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漸成三足鼎立之勢,預示着未來經濟全球化的一種新態勢。

不過,歐美改造經濟全球化的政策導向下,依然需要面對兩個無法迴避的難題。

一是歐美能否確立經濟合作新格局的問題。在疫情之前,歐盟基於在出口和投資方面對美國的高度依賴,表達了與美國“儘快達成貿易談判”的態度。這其中既有歐盟希望通過穩固經貿合作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目標,也有希望通過談判方式來繼續對衝特朗普式單邊手段的考慮,但對和美國達成實質性成果的難度歐盟心知肚明。

在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關稅富國”的政策下,近年來歐美在經濟領域內的競爭已逐漸公開並放大。只要美國政策不出現重大變化,歐美產業之間的同質性競爭還將加劇,在加強各自區域經濟佈局基礎上的利益矛盾還將繼續積累。更何況,在疫情期間歐美關係由於旅行禁令、疫苗爭奪和醫療物質爭奪等產生出新的矛盾,爲疫情後雙方能否在經貿合作上更進一步製造了更多障礙。

二是經濟區域化能走多遠的問題。儘管經濟區域化將成爲一種趨勢,但仍將是一個漸進和曲折的過程。經濟區域化發展的前景不應是各地區實行經濟割據,這將完全喪失市場比較優勢帶來的利益,得不償失。如果歐美將經濟區域化發展當成“排除新興經濟體競爭”的手段,不僅解決不了其“安全關切”,還會嚴重損害其經濟利益。如果歐美有借區域性發展改造經濟全球化進而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將在自身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之間製造出巨大矛盾,更加不切實際,最終也會殃及自身。中國作爲巨大市場的吸引力、進一步改革開放的紅利還遠未釋放出來,歐美資本仍然會執着地追逐利益。離開中國市場轉向其他地區,並不能確保歐美獲得更多安全。

毫無疑問,疫情之後的經濟全球化會以吸納新要素的方式繼續發展,現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也會出現自我調適。但必須明確的一點是,無論歐美是通過產業重組來維持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核心地位,還是通過升級規則和標準來維持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支配地位,如果只是以“維護各種安全”爲理由、以離開經濟全球化的汪洋大海爲代價,退回到以區域經濟爲壁壘的狀態,都將面臨難以解脫的困境。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