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牧之
近日,烏克蘭軍方罕見公佈了烏軍在這場軍事衝突中的傷亡情況,截至八月中旬,烏克蘭武裝部隊有接近9000名士兵在衝突中陣亡,而受傷的士兵人數大約是陣亡人數的3倍左右。
這一數字也並非烏國防部在正式的記者發佈會上透露的,而是烏軍總司令在出席一個退伍軍人活動時說出這一數字的。而另據稍早前烏克蘭軍方的通報,烏方認爲俄軍在這場特別軍事行動中也有至少兩萬名士兵陣亡。
在戰爭結束前,雙方的傷亡數字都應是本國最高機密之一,因此目前俄烏雙方給出的傷亡數字,其參考意義都遠大於實際意義,畢竟我們從實際交戰狀況來看,兩國軍隊目前應該是勢均力敵的態勢,也就是說並沒有壓倒性的戰場優勢出現,所以雙方實際傷亡應該傾向於比較接近,而這種真實數據的公佈顯然不利於戰爭宣傳。
目前公佈的數字,大多帶有明顯的宣傳作用。例如不久前盧甘斯克地區大規模炮戰之時,烏克蘭方面曾哭訴稱,每天有一百餘名士兵在前線陣亡,這句話在隨後不久,就換來了美製M270和海馬斯火箭炮的支援,而現在這句“無意中”透露的陣亡人數,或許又是下一個呼叫支援的信號罷了。
戰爭有傷亡是難免的,而且隨着現代戰爭交火方式的改變,其傷亡效率遠非傳統戰爭模式可以類比的,尤其是當前俄烏戰場上,高科技高效能的武器,卻在執行着傳統機械化作戰的邏輯,鋼鐵洪流帶來的戰場殺傷必然會異常殘酷。
尤其是半年以來,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決戰式的戰鬥,基輔郊外俄軍的突擊受阻,頓巴斯地區烏軍纏鬥俄羅斯裝甲集羣,以及隨後的馬裏烏波爾鋼鐵廠圍城戰以及盧甘斯克那場規模宏大的炮戰,重火力對戰必然會帶來嚴重的傷亡,而且受傷者所佔的比例或許也絕非傳統意義上一死三傷的那種比例,因爲炮戰的殘酷一向如此。
此時對內雪藏傷亡數字,或者說弱化本方傷亡,放大敵方的損失也是穩固軍心的一個方法,我們可以放言,當前的俄烏雙方實際上都在進行着這樣的宣傳策略。烏克蘭方面是在大肆宣傳俄方的傷亡,而俄羅斯也同樣每天公佈着自己的戰果,唯獨都避開了自家軍隊的傷亡數字。
9000名士兵陣亡,這個數字可大可小,對於一個常備軍只有幾十萬人的國家來說,已經足夠算得上大損失了,但是對於一個在首都近郊阻擋住了對手攻勢的軍隊來說,這個數字卻尚可以接受。戰爭的殘酷,可見一斑。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