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艾仁
據美國Axios網站報道,截至1980年,中國只在一個國家最具影響力,那就是阿爾巴尼亞。但現在,中國成爲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主導力量,在自己的半球正努力追趕美國。
上述結論來自於丹佛大學和大西洋理事會聯合發佈的一份最新報告,該報告旨在衡量各國之間的相互影響。
研究者分析了兩個國家在貿易、安全和外交關係中可量化的方面,如貿易商品的價值、提供的援助、武器的轉讓等,然後從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依賴程度來考察平衡關係。但文化影響力的強弱等因素沒有包含在這些數據中。
研究者發現,過去30年呈現一個明顯趨勢: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停滯不前,歐洲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減弱,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
即使在2000年,中國也僅僅在伊朗、緬甸和蘇丹等少數幾個國家被列爲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但在21世紀初,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中國的影響力也在快速擴張。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喬納森·莫耶告訴Axios:“現在國際體系中影響力的運作方式通常不再主要集中在軍事影響力上,儘管這一點仍然很重要。”
中國的很大一部分影響力來自於其在全球貿易中心的作用。
莫耶指出,近年來,中國影響力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在安全領域仍有增長空間,特別是在武器銷售上面。
另一位合著者馬修•伯羅斯表示,美國向保護主義的轉變正在削弱其與中國的競爭力。美國退出大型區域貿易協定,這基本上就使天平向中國一方傾斜。
根據這份報告,美國仍在大約50個國家中最具影響力,包括幾乎所有的拉丁美洲國家以及印度、日本、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亞等經濟重量級國家。相比之下,中國只在34個國家中最具影響力。
此外,由美國智庫貝塔斯曼基金會和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在11國家聯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概三分之一的歐洲人認爲美國已經不再是最有影響力的大國。與此同時,中國的影響力正在上升,尤其是在受訪的歐洲年輕羣體之中。
不過,根據目前的趨勢,2040年的情況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美國拜登政府已提前推動與東南亞的接觸。報告發現,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多個國家的影響力非常平衡。
拜登政府正努力團結盟友,計劃建立一項名爲“重建更好的世界”(B3W)的基礎設施計劃,旨在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該計劃包括籌集數千億美元的公共和民間資金,以幫助貧窮國家在2035年前填補40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缺口。
另據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托馬斯·格林菲爾德週三表示,她正努力監督並控制中國對聯合國的“惡意影響”。她敦促議員們向聯合國投資,恢復美國在聯合國的影響力,後者在特朗普政府時期下降了。
格林菲爾德說:“我們的對手和競爭者正對聯合國進行投資。除非我們也投資,否則我們無法期待能夠和他們競爭。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