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霸權“收割”世界,濫發貨幣害人害己

亞太日報

text

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0月6日,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稱將允許美國緊急債務上限延期至12月;幾天前,美國參衆兩院還在截止日期前通過了臨時性的短期撥款法案。兩波“操作”總算是給聯邦政府“續了命”,延緩了迫在眉睫的危機。然而,這無法徹底解決聯邦政府即將耗盡資金的問題,立法機構仍需在12月再次到期前暫停或提高債務上限,或者說想辦法繼續將這場“借債-印錢-還債-再借債”的“遊戲”玩下去。此外,不容忽視的是,近期美國疫情又有所反彈,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一系列的狀況讓原本箭在弦上的縮減購債又出現了一絲疑雲,經濟恢復常規運行更是看上去遙遙無期。

疫情肆虐之下,美聯儲似乎只知道依靠濫發貨幣來緩解危機,藉助美元霸權轉嫁風險至其他國家。根據美聯儲發佈的數據,截至2021年8月貨幣發行量達到了20.8萬億美元(近18個月佔總發行量26%);如果以狹義貨幣(M0)來看,這一比例更爲驚人,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橫跨特朗普、拜登兩屆政府),美國印發了所有狹義美元貨幣總量的45%——換句話說,美國200多年來所有的美元,有將近一半都是近一年半的時間印發的!

美元作爲“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使得美聯儲可以通過降利率和巨量印錢應對其抗疫失敗。這波操作至少有三方面的“私心”考量。一是經濟復甦考量,利率降爲零並保持在低位以刺激信貸,從而促進經濟回彈;二是金融成本考量,美聯儲用發行新幣來購買各類資產和關鍵性資源,同時用零利率將發債成本降至最低,因此幾乎等於可以無限印鈔,進行無節制的貨幣寬鬆;三是社會輿論考量,直接給民衆發錢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矛盾與政治矛盾——儘管效果並不明顯。美國國內兩黨勢力及民衆依舊分歧嚴重,但是,如果沒發錢,短期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然而如此一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因此“背鍋”,疫情之下還得承受多重風險。第一是通貨膨脹的風險,美元濫發導致物價上漲,世界各國往往只能被動接受。除美國外,各國自然不能印美元,但國際結算約60%仍是美元。截至2021年二季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全球外匯儲備有59.2%仍是美元,這也是爲何美聯儲敢肆意濫發的原因之一。於是,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物價不斷上漲。民以食爲天,糧價飛漲最爲令人擔憂。2021年8月底,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糧食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同比達33%,絕對水平距離2008年、2011年的高點僅“一步之遙”。截至2021年8月,玉米價格漲幅接近70%(最高時曾超過100%)、而小麥價格漲幅也接近50%。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迅速上漲衆所周知,雖然對我國來說,目前中游企業承擔了大部分相關成本增長,但傳導至全球消費者只是時間和途徑的問題。第二是金融系統的風險,美元濫發基本等於向各國輸出不穩定因素,許多中小國家的美元資產貶值,進而引發本國貨幣貶值。這些國家往往產業鏈缺口很大,很多物資只能通過進口獲得,於是只能以增發本國貨幣來應對。在疫情背景下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失業率暴增,人民手中的貨幣不再值錢——於是這些國家的經濟和金融系統受到疫情、美元的雙重打擊。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爲“填坑”2008年次貸危機超發貨幣,埃及貨幣從2010年的高點(1美元=5.33埃及鎊)一路貶值至2016年(1美元=8.88埃及鎊),跌幅高達67.9%。不應忘記的是,當年貨幣濫發也間接導致了阿拉伯之春的爆發。第三是資產“泡沫”的風險,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實現了正增長,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國家經濟大幅下滑,然而包括美股在內的多國股市在此期間卻一片欣欣向榮。究其原因,美國濫發美元,但卻鮮有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相反,一部分資金卻流入美國股市,引發如遊戲驛站(Gamestop)、AMC院線等散戶抱團事件,製造了或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另一部分資金流入其他國家,推高價格,製造別國股市泡沫或者其他資產泡沫。雖然鮑威爾等美聯儲官員還在口頭維穩,但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股票的跌勢已經開始初露端倪。一旦股市崩潰,美國本身遭殃,其他國家也受牽連。

此外,除了世界各國,美國中低層民衆也是受害者。美國政府制定政策,如發錢救濟看似給民衆帶來了福利,其實是埋藏了“隱患”。疫情期間,美國全體國民收到多筆救濟金,多數失業者還會收到每週600美元(後降爲400美元)的失業保障金。底層民衆工作辛苦,工資又低,但經過疫情期間的“圈養”——呆在家裏不用工作,居然能和上班賺得差不多甚至更多——必然有一部分人在恢復正常後不願再做辛苦又不賺錢的工作。即使退一步說,人們也會需要更久的時間來適應重新啓動的“上班人生”。事實證明,近期美國中低層就業情況非常不樂觀,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另一部分人不願意工作,非常不利於社會整體穩定。諷刺的是,近日達拉斯、波士頓兩地聯儲主席辭職,原因據信是這些高官被懷疑參與制定金融政策的同時,也大肆操作與這些政策時機吻合的多種金融資產交易,讓人不得不懷疑政策到底是爲誰而制定。

如果美元超發是偶然性的、短期性的、針對性的操作方法,那麼世界經濟還不會一直被美國金融“收割”。然而,僅需觀察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元超發的狀況就可以發現,自2001年以來美元就一直大量超發,20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讓其達到了一個小高潮。新冠疫情以來美元濫發更是肆無忌憚。由此可見,美國如此德不配位地藉着美元的長期優勢地位超發、濫發美元,將通貨膨脹的風險、金融系統的風險和資產“泡沫”的風險輸出全世界,既未真正解決其國內社會矛盾,也將困難和風險甩給其他國家承擔。這是美國自私自利對別國金融收割的又一最新“範例”,其結果是害人又害己。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