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個月,疫情期間放鬆的跨境融資政策調回至“中性”

亞太日報

text

一項疫情期間放鬆的跨境融資政策調回中性。時隔9個月,央行、外匯局將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調回至1。

12月11日,央行網站發佈消息稱,爲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央行稱,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也就是說,本次調整將企業借債空間從原來淨資產的2.5倍重新調整至2倍。

“這意味着企業能夠從境外借入的跨境資金的上限變少,在人民幣升值、美元走低的背景下,監管部門此舉應該是不希望境外資金過多涌入境內,防範外債規模過快上升。”一位國有大行國際部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3月1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消息稱,爲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根據當前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銀髮〔2017〕9號)中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

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是爲便利境內企業借用境外資金,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而制定的一項融資便利化政策。企業可根據自身淨資產情況借用境外資金,外幣資金也可以兌換爲人民幣使用,爲中資企業融資提供了一條新渠道。這一政策2015年在上海自貿區落地,隨後逐步複製推廣到全國。

按照目前執行的《關於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融資按風險加權計算餘額(指已提用未償餘額),風險加權餘額不得超過上限,即: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

此次調整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與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有關,參數初始值爲1,數值越大,意味着可通過跨境融資的餘額上限就越高,具體計算公式爲: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資本或淨資產跨境融資槓桿率宏觀審慎調節係數。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