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完結?英歐新一輪談判又開始了

亞太日報

text

倫敦時間1月31日晚11時,英國正式“脫歐”,結束其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隨後英歐關係進入爲期11個月的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1日結束。

如果說,在1月31日之前,英國國內的分歧主要聚焦在要不要“脫歐”,如何“脫歐”,會不會“硬脫歐”,那麼從現在起,英國將更多關注英國和歐盟之間貿易協定的細節。英歐之間新一輪談判正緩緩拉開序幕。

過去3年半複雜曲折的“脫歐”,實際上始於一場巨大的政治賭博,是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贏取政治資本的一張牌。2016年,卡梅倫提出“脫歐”公投是因爲兩點原因:一是爲了借“脫歐公投”向歐盟要價,以此同歐盟談判新的契約,建立新的關係,減少更多負擔,獲取更多好處。二是卡梅倫要以此贏得民意,獲取選票。2013年卡梅倫提出要“脫歐”公投後,保守黨民意上升,公投立場爲卡梅倫的保守黨贏得2015年大選幫了忙。無意“脫歐”的卡梅倫是希望借“脫歐”公投進一步奠定自己的政治基礎,沒想到,“玩脫了”。

卡梅倫之所以沒有料到“脫歐”派會贏,是因爲他忽略了英國國內的疑歐勢力。一直以來,英國都是歐盟所有成員國中對歐盟懷疑態度最強烈的國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歐關係就一直磕磕絆絆,三次申請入歐,兩次被否,最後終於在1973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的前身)。不過兩年後,英國就舉行了“脫歐”公投,雖然最終67.2%的民衆選擇了“留歐”,但疑歐主義影響力一直存在。

英國是否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受到拖累?英國是否應該更加依賴全球市場而非歐洲市場?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英國民衆。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又讓疑歐力量不斷上升。歐債危機讓英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民衆的日子越來越慘淡,貧富差距擴大導致英國社會的階級矛盾越發尖銳;難民涌入後,失業率的提升與恐怖襲擊都讓英國民衆對於英國待在歐盟的未來抱悲觀態度。最終,在只要“脫歐”英國每週可以拿到3億5000萬英鎊的“政治忽悠”中,英國“脫歐”力量在公投上略勝一籌。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不過,在近三年的民調數據評測中,“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均在伯仲之間,可見英國民衆對“脫歐”意見分歧仍然嚴重。

被“脫歐”裹挾並不斷放大的民意撕裂,給英國留下了無數傷痛。表面上看,三年兩次提前大選,卡梅倫、特蕾莎·梅丟掉首相職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不得清淨。實質上,英國政壇的動盪反映出英國政治共識不斷被削弱,左右政治出現極化。三年內,保守黨和工黨內部都因“脫歐”方案產生分裂。前首相特蕾莎·梅就是遭黨內狙擊下臺;部分工黨議員也因不接受工黨“脫歐路線”出走。工黨領導人科爾賓從支持“留歐”到支持“脫歐”,再到不表明立場,最後拋出一個“二次公投”的提議。就這樣,“脫歐”這樣事關英國國家命運和民衆利益的重大問題,被某些黨派與團體的一己之私所綁架。

目前,通過的“脫歐”協議將暫時避免英國無序脫歐的混亂局面,英國與歐洲在向“有協議脫歐”方向前進。然而,這場看似有序的“協議脫歐”仍然會對英國經濟產生一定影響。就此前英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的估計,“有協議脫歐”將使英國的年GDP增速下降0.6%-2.5%。此外,雙方具體貿易協議仍需要在2020年的談判中確定,這一期間任何波折以及協議中埋下的隱患,都會給雙方帶來或短或長的影響。

英國“脫歐”進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已足夠令人深思,不過眼下英國“脫歐”的“大考”還有兩個坎要過:6月30日和12月31日。6月的歐盟英國峯會中,雙方是否同意延長過渡期的截止日期;12月31日,若英國“脫歐”沒有延期,則這一天將標誌着過渡期結束,新貿易關係生效,英歐關係將開啓新局面。在接下來的11個月中,“脫歐”大戲恐怕還要演下去。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