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沃克
拜登早在競選時就承諾,只要當選,他會在上任後立即簽署數十項命令,不僅涉及美國國內的新冠疫情,更與移民、外交和環境污染等全球性事務相關。據其顧問透露,本週三拜登正式就職後,美國的政策“即將發生鉅變”,其劇烈程度將“越大越好”。
針對疫情,拜登將實施高達7項民生政策以解燃眉之急,這與特朗普出臺新冠措施的遲緩速度形成對比。第一,拜登承諾於3個月內在全國完成1億支新冠疫苗的注射。第二,他將向注射疫苗的醫院增派國家警衛隊,並命令聯邦緊急措施署向醫院提供額外的協助。第三,發起“100天口罩挑戰”,要求只有戴口罩的公民才能進入政府所有的大樓或進行跨州旅行。第四,地方獨立藥店將與大型連鎖店直接合作,讓民衆能更方便地獲取新冠藥物。第五,因爲封鎖政策下經濟不景氣,很多人丟了工作後無法按時付房租,以致被房東驅逐,無家可歸,所以,拜登承諾上臺後將限制房東的驅逐行爲。第六,由於疫情導致學校教學難以正常進行,因此,大學生將無需繼續償還教育貸款。最後,拜登會實行一項資金高達1.9萬億美元的新冠救助法案。
關於移民政策,拜登將在任職首日廢除特朗普頒佈的《移民保護議定書》,該規定使美墨邊境的大量中美洲難民無法入境美國。這一改變至關重要,因爲據報道,現在有來自洪都拉斯的大量移民正處於前往美國的途中,目前已到達危地馬拉。
其次,由於2018年特朗普實行的“零容忍”移民政策導致來自墨西哥的數千名兒童與家人被迫分離,並被派往拘留所,所以,拜登將安排聯邦機構找到相應辦法,讓這些家庭團聚。
此外,特朗普制定的“穆斯林禁令”也將被撤銷。2017年1月,特朗普宣佈禁止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和也門這7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儘管該命令一經頒佈就被廣泛指責爲帶有歧視性,但特朗普政府頂住輿論壓力,幾乎未對其進行重大修改,並實施至今。
美國還將在拜登上任首日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該全球性協定簽署於2016年,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並促進各國制定相應環保政策。2019年11月,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該協議,這一決定讓許多國家感到不滿。
“拜登的一系列允諾並非空談,他將在正式上任後,通過簽署數十項行政命令、總統備忘錄、對內閣機構的指示等方式來將其一一兌現,” 拜登的白宮辦公廳主任羅恩·克萊恩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篇報道中說道,“這些決策旨在解決眼下的諸多危機,重建美好未來。”
回憶4年前,特朗普就職後秉持“逢奧必反(Anything but Obama)”的理念,推翻了或試圖推翻奧巴馬在移民、稅改、醫改、外交上的很多政績,由此發生了“退羣廢約”和貿易戰等事件,這與現在拜登逆轉特朗普的政治遺產的做法很相似。那麼,這一現象是否能給我們帶來關於美國政治的什麼啓示?
對此,亞太日報評論員胡錦洋分析道,之所以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總統在執政理念上的分歧很大,是因爲這兩黨背後的支持羣體不同,這種分歧導致一些政策缺乏長期執行的慣性。胡還指出了美國選舉政治的另一個弊端:老百姓經常只能得到政客的口頭承諾,但上臺後它們能否實現,卻是一個問號。
類似地,亞太日報評論員孫成昊認爲,美國兩黨政治鬥爭日趨白熱化,在一些問題上所持觀點的差距越來越大,以此作爲互相攻擊的籌碼,不顧民衆的利益。從政策角度看,這導致美國的內外決策缺乏連續性,每隔四年就會遭遇重大調整,難以形成長期有效、對人民真正有益的戰略。
有分析人士認爲:美國政策的變化是其兩黨制產生的必然成果,當一屆政府在大選中被擊敗後,取而代之的一方一定是通過站在反對立場上纔會獲得勝利,不管對方的政策是否有效,高舉反對的大旗才能得到本方選民的支持。就像特朗普對待奧巴馬的醫改法案一樣,長期在美國生活的特朗普一定知道普通民衆對醫療保險的巨大需求,但是因爲他來自奧巴馬政府,所以被推翻也是必須面對的結果。從影響上看,這樣的兩黨制是不會給美國人民帶來長期穩定的利好政策的。
除了在制定政策上的差異,據《星期日電訊報》報道,拜登計劃將英國作爲他在北美以外的首次訪問的目的地,以加強他與該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關係,與之對比,特朗普在英國並不受歡迎。2019年6月,特朗普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倫敦、愛丁堡等英國多城市的人們曾通過遊行、在廣場上放置黃色的巨型特朗普人偶等方式,對該訪問進行強烈抗議,原因是特朗普曾對女性進行性騷擾,而且其政策也引發了大衆的不滿。
雖然拜登曾反對英國脫歐,這與約翰遜的立場相悖,但是,《電訊報》報道說,“拜登(上臺後)希望和約翰遜一同肩負起領導世界的責任,因此,他將克服二人之間的所有政治分歧。” 2021年秋季,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英國蘇格蘭地區的格拉斯哥舉行,這意味着,拜登今年將多次訪問英國。作爲回訪,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就職後將前往美國與拜登會面。另外,由於英國脫歐,美英兩國正在制定一項新的貿易協議,但它至少要等到2022年才能敲定生效。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