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本週將開啓上任後的首次外訪,前往歐洲參加七國集團(G7)峯會、北約峯會、美歐峯會和美俄峯會。然而,在出訪前夕,拜登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多次把中國點名爲要應對的國家,搞小圈子的意圖昭然若揭。6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作出迴應:以意識形態劃線、搞針對特定國家的集團政治小圈子,或者搞有選擇的僞多邊主義,都是逆時代潮流之舉,不得人心也不會得逞。
拜登稱,世界主要的民主國家將爲升級實體、數字和衛生基礎設施提供一個與中國不同的高標準方案,並將確保民主的市場國家,而不是中國或其他國家來制定21世紀的貿易和技術規則。這已經不是拜登首次刻意強調所謂“標準”和“規則”問題了。就在上個月,拜登在視察福特汽車工廠時,就強調在電動汽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競賽中,美國“絕不能輸給中國”。
將中美之間合理的競爭上升到所謂“標準”“規則”之爭背後,是美國對未來全球產業發展具有核心意義的5G、芯片、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品等方面繼續實施對華“脫鉤”戰略的意圖。所謂人權、安全、價值觀等等,不過是美國將盟友綁上戰車的藉口罷了。這也再度凸顯出,美國當前所謂的“中產階級外交政策”,與前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其實並沒有本質性差別。
美國所謂的“價值觀外交”,其根本仍是想要維護以美國爲核心的霸權體系。對美國國內而言,不斷強調所謂“中國威脅”,是美國社會撕裂和政治對立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政客推動個人政治議題的主要藉口,比如拜登提出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高科技產業投資計劃等等,均打出了“中國牌”。對外而言,美國需要修復過去四年時間裏被破壞的盟友關係。以所謂“意識形態”區分盟友和對手,將盟友重新團結在所謂“共同價值觀”“民主政治”等大旗之下,構建各種小圈子、對付“圈外人”,也是美國多年來搞大國競爭的慣用手段。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評論說,拜登和他的前任並無區別,他們競爭的不是誰將爲國家實現最好的社會經濟指標,而是誰將對對手採取更強硬行動。
然而,無論從短期來看還是長期來看,美國政府不斷人爲給中美關係製造困難,只會損害美國自身利益。美國曆來強調自己是“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的守護者,但無論是過去四年還是現在,霸權地位一再讓美國利慾薰心,一再打壓、妖魔化中國。事實已經證明,過去幾年來,美國以“全政府”方式打壓中國的一次次強烈衝擊波,不僅沒有打垮中國,還成了中國提升自信心和戰略定力的“試煉”。
動輒對他國攻擊抹黑、頤指氣使,在世界上拉幫結派、製造分裂,是大國應有的樣子嗎?6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第24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活動期間表示,美國自認爲經濟和軍事實力無與倫比,便可有恃無恐,揚威耀武。帝國的通病就在於自恃強大,縱容自己犯錯,卻對他國或分而治之、或協調恫嚇、或收買媾和,自以爲這便是問題的解決之道,但問題日積月累總有積重難返的一天。美國正“邁着自信的步伐走在當年蘇聯的道路上”。普京這番忠告,值得美國深思。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