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將在“解封復甦”和“高壓抗疫”之間艱難平衡

亞太日報

text

近期,歐洲國家紛紛宣佈進入抗擊疫情的新階段,並採取分步驟解除社交隔離的措施。然而,部分國家卻在緩解社交隔離的過程中遭遇疫情反彈的潛在風險。德國北威州等地數家肉類加工廠出現聚集性病例,該國的感染比例從0.85的低點一度飆升至1.13,法國在5月11日新增確診和死亡人數分別達到前一日的3.76倍和2.21倍。德國權威醫療研究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警告稱,德國感染率上升意味着政府應當密切關注未來事態發展。法國國會議員布魯諾•邦內爾表示,如果法國的感染率上升到1.85以上,那麼該國將不得不重啓封禁措施。顯然,歐洲在疫情衍生的經濟衝擊下,已經陷入“要錢還是要命”的兩難處境。

從歐洲當前的經濟狀況看,各國逐步放開管制是不得已而爲之。由於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全線停擺、需求供給血脈堵截、內外市場互不流通,因此歐盟在疫情暴發以來雖然推出了規模巨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但這些措施的目的並非幫助企業恢復經營活動,而是在停工期給予貸款和勞動者工資補助,避免因資金鍊斷裂而出現大規模企業倒閉與失業潮。因此救市措施與其說是救經濟不如說是保企業、穩就業。在此背景下,企業和國家均感受到會呼吸的痛。

各國通過國債借貸和財政擴展向企業不斷輸血,財政赤字率和公共債務比直線飆升,加之經濟前景黯淡引發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各國財政和債務壓力山大,僅從紙面數字上即可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歐盟委員會亦預計歐元區2020年財赤率和公債率將分別從2.6%和86%轉爲-4.7%和102.7%。對於企業而言,疫情令其無法造血而只能依賴政府救助。但政府援助能持續多久仍是問題。即使是歐元區實力最強且疫情控制相對較好的德國,其現有失業救助資金預計也將在數週內消耗殆盡,更不必說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挑戰大、財政底子薄、借貸成本高的南歐國家了。

因此,歐盟成員國均謀求儘早擺脫坐吃山空的處境。歐盟委員會早在4月中旬即提出逐步解封的指導方針,5月13日又提出逐步推進解封內部邊界管控以促進暑期旅遊消費潮。而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均已放開商場、餐廳等公共場所,德國甚至率先恢復足球聯賽,均顯示這些國家希望儘早喚醒經濟社會活力,避免持續失血的迫切願望。此外,民衆出於就業以及期待生活迴歸正常的考慮,對啓封的呼籲不斷高漲,對於交通、旅遊、餐飲等依賴人員交流的從業者而言,防疫與經濟的關係更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近期,德國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等大城市均出現近千人規模的示威活動,要求政府加快解封的步伐。

歐洲國家在普遍新增病例仍處於波動的情況下啓動解封難免將遭遇到疫情反彈的風險。一方面,歐洲各國對於社交距離和人員活動以及佩戴防護裝備的管控措施本就有着多元化、彈性化、非強制化的特點,同時民衆追求個人自由和生活品質的文化理念也使其貫徹政府相關勸導打了一定折扣,加之檢測的覆蓋程度仍遠滿足不了篩查風險的需求,這些均給普遍復工復產復學帶來極大隱患。另一方面,疫情的再次反彈將讓使國家不得不重回最嚴格的管控軌道,不僅當前嚴重承壓的醫療系統將不堪重負,同時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以及社會心理上面臨的創傷後應激綜合症的影響均難以預估,各國均不敢冒如此巨大的風險。

然而,推動經濟社會從緊急狀態迴歸正軌仍然是歐洲無法迴避的方向,而非選擇毫無作爲的“鴕鳥政策”,擺在歐洲面前的選擇或許是在有序迴歸同時,切斷疫情再次大規模暴發的源頭。而達到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政府和民衆之間的默契,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和醫療手段,比如大規模應用疫苗、加強檢測能力的覆蓋水平以及基層網格化管理等,來保障民衆的抗風險能力。

上述措施均離不開國際合作。可喜的是,歐盟及其成員國在疫情暴發的背景下仍然支持多邊主義和全球合作,近期歐盟和英國發起的新冠疫苗“衆籌論壇”即是最鮮明的案例。事實上,歐洲當前面臨的兩難抉擇也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性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民衆負責的國家會本着全人類同呼吸同命運的精神,做出明智的選擇。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