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牧之
近日,伊朗核協議第八輪談判在重啓議程後似乎即將取得重大突破,16日,美國和伊朗雙方都宣佈談判取得了進展。但是這份協議距離真的重新被簽署生效,似乎仍有很長的談判之路要走。
伊核協議在六方代表深入談判後,在2015年簽署生效,這份協議規定伊朗不得生產丰度超5%的濃縮鈾,且要開放境內核設施,以供國際原子能機構隨時監督。作爲交換,國際社會將停止對伊朗進行新的制裁,並逐步取消此前的一部分嚴格制裁。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宣佈美國退出條約並重啓對伊朗的制裁,次年,時任伊朗總統魯哈尼也致信各方,宣佈伊朗暫停履行條約並重啓高丰度濃縮鈾的生產。2021年,拜登政府上臺後,伊核協議新一輪談判在奧地利維也納正式開啓。
那麼目前這份談判難以達成共識的關鍵點又在哪呢?筆者分享一下粗淺的見解。
首先是美國對伊朗長期以來的傲慢與偏見,再加上美國背後以色列的扇風拱火。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長期致力於發展軍力,所以伊朗的軍隊在該地區是一支不可小視的戰略力量,這一點更是讓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以色列格外忌憚。特朗普時期美國人對伊朗的制裁和打擊,讓伊朗的反美情緒在現在達到了一個頂峯,在有效緩和伊朗對美國的敵視狀態之前,可能美國人很難放心讓伊朗人安心研究原子能。
在美國人攪局中東的這二十年事件中,伊朗已經樹立了中東阿拉伯世界大國的地位,它的地區影響力也是美國人不願拱手相讓的,一個飽受制裁的伊朗尚且如此,不久前剛剛和中國簽署了長期合作的伊朗,一旦再在伊核協議上獲得鬆綁,美國可能也會顧及盟友以色列的感受,選擇用制裁束縛住伊朗的手腳。
那麼另一方面,可能是伊朗對於美國政策連續性的看衰。畢竟在2015年達成的協議,2018年就讓特朗普大手一揮選擇了退出。如今拜登政府在美國的民意支持率顯然不足以支撐第二任期。那麼伊朗人也一定會考慮共和黨政權在未來幾年上任後可能對協議進行的破壞,如果不能保證伊核協議持續履行,伊朗又何必用自己的國民經濟來做賭注呢?
然而儘管這一協議在近期重新生效仍存在變數,但是16日雙方罕見同步的表態則仍然傳達着樂觀的精神,那就是雙方至少是主動在尋求着和解。
伊核協議可以說是中東地區安全局勢的鑰匙,尤其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多地安全局勢升溫的前提下,中東熱點的降溫對全球來說都是個好消息。我們也真誠的希望伊核協議可以在遭到破壞後儘快重新迴歸正軌。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