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寬內銀撥備影響深遠

Asia Times

text

上周若果要選三件對中、港金融市場有重大且深遠影響的事,中國銀監會突然放寬對內銀處理不良貸款的監管力度,把內銀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原本的150%下調到120%至150%的消息,一定能夠入選。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放寬,市場即時反應相當正面,起碼內銀股股價隨即應聲反彈回升,主因是盈利表現將可因此受惠,惟長遠而言,卻可能會為未來金融市場埋下莫大的潛在風險。

中銀監上周向內地傳媒證實,於上月28日印發了一份《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內容是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監管機構亦同時下達指示,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在上述調整區間範圍內,按照「同質同類」與及「一行一策」原則,訂定出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根據相關通知,內銀除了可把撥備覆蓋率大幅下調外,對內銀盈利表現可產生重大影響的貸款撥備率要求,亦由原本的2.5%「硬指標」,改為可浮動的1.5%至2.5%,即是給予一個可下調空間。有市場人士估計,若所有內地銀行都把撥備覆蓋率一同下調1個百分點,整個行業即時便可增加逾120億元人民幣純利。

在市場擔心內地企業以至地方政府,今年有可能出現大量債務違約事件的大前提下,以防範金融風險為主要工作的中銀監,居然決定放寬對內銀處理不良貸款的監管力度?中銀監副主席王兆星向內媒解釋,調整撥備覆蓋率是由於過去幾年銀行經營狀況較好,銀行增加了貸款損失撥備,目前行業撥備水平逾180%,認為適當地降低撥備,將更有利於加快處理現時的不良貸款。

除了加快處理不良貸款,他更指相關政策可「同時亦使銀行有更多資金實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理由相信,在內地要「穩經濟、穩增長」的大前提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才是今次突然放寬相關監管的真正核心原因。

政府主觀願望當然只會向良好的方向想,但放寬了不良貸款要求,壞賬就會不存在?內銀盈利就必然可以回升?內銀就會如實把以往刻意剝離於賬目以外的不良貸款乖乖地放回賬目內?事實是,市場並非一面倒地持樂觀看法。

評級機構標普表示,內地微調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雖有望鼓勵中資銀行更加準確並及時確認不良貸款的效果,不過調整後的最低撥備要求,仍不完全考慮資產現金流及相關抵押品的經濟價值,在財務上依然具有抑制性。那麼此次微調就不會完全消除銀行業低報不良貸款的動機。

投行瑞信亦相信,中央今次放寬監管是為幫助面臨資本壓力的內銀,雖然相關政策紓緩了股份制銀行資本水平將到達紅線的壓力,但亦意味著這些銀行來自理財產品的費用收入、非標資產較高的息差和借貸增長能力減少,影響這些銀行的盈利能力。

放寬內銀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到底是對整個行業以至中國經濟是一場保增長的「及時雨」,還是為日後埋下更大更多的潛在危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可清楚看到。

撰文:評論員陳見

更多:

http://www.atimes.com/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