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不是美國牛卻貼牌“美國牛排”,算誤導消費者嗎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Sunnie

在美國,標有“產自美國”(Product of USA)標籤的漢堡或牛排,裏面的牛肉可能來自澳大利亞飼養的牛,而非美國飼養的牛,這種寬鬆的標籤做法引起了飼養牛等牲畜的美國農場主和美國肉類加工企業的矛盾,也引起了美國總統拜登的注意。

據彭博社報道,儘管通貨膨脹一直在持續,但飼養牛的美國農場主賣出的牛的價格不降反跌,這使他們不得不繼續應對乾旱和飼料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很多農場主認爲,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是因爲2015年12月國會投票取消了牛肉和豬肉的強制性原產地標籤,這使非美國出生飼養和屠宰但在美國加工的牛肉,可以獲得美國的原產地標籤。

在這一規定下,美國肉類加工商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爲即便他們加工的牛肉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他們依然可以給其貼上“美國產品的標籤,這讓他們既能從本國養牛農場主手中購買牛肉,也可以購買從外國進口的牛肉進行加工,多元化的購買渠道,讓這些肉類加工商節省了不少的成本。

beef-product-of-usa-label.jpg

這對美國飼養牛等牲畜的農場主來說是不公平的,這一問題已在美國國內引發了不少的討論。美國農業部一位發言人表示,僅僅重新包裝進口肉類就給其貼上“美國產品”的標籤,這種做法似乎並不妥當。美國農業部部長湯姆·維爾薩克也表態說,他認爲產品標籤給消費者傳達的信息應該是準確的。支持對肉類標籤採取更嚴格標準的前聯邦貿易委員會成員羅希特·喬普拉表示,寬鬆的標籤規定不可避免地會損害飼牛者,削弱他們用來自國內的產品創造價值的能力。還有批評人士說,目前的標籤規定削弱了美國飼養牛的農場主與肉類加工商的議價能力。

對於這些爭議,美國四大牛肉加工企業的代表拒絕發表言論,代表他們的北美肉類協會也否認他們濫用市場力量。但對他們來說,區分國內與國外出生飼養和屠宰的牛肉,確實會給他們增加成本。目前,他們的供應鏈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牛,其中一些需要在美國的飼養場飼養長大。

引發討論之後,這個問題勢必要得到解決。目前,該問題正由美國農業部進行審議,這給了拜登一個難得的機會,使其在爭取農村選民的同時,可以藉機處理限制企業權力的進步要求。

但這個問題也沒有那麼容易解決,因爲關於標籤的衝突,也是兩個強大的政治利益集團間的衝突。肉類加工是美國幾個州的重要產業,其中很多州的立法者與該行業已經建立了牢固的關係,而肉牛養殖業佔美國農牧業的三分之一以上,這使其成爲美國農業中最大的、在政治上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一個部分。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美國飼養牛的農場主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提高價格?

對此,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專門研究牲畜市場的農業經濟學教授施羅德說,過去幾年,由於一系列乾旱和瘋牛病的爆發,美國的牛羣數量一直在下降,導致大部分出口市場暫時關閉,但現在美國正在重建牛羣規模,也創造了更多的出口途徑。所以,在關注內銷的同時,注重在出口上發力也是一個方法。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