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劣的商品服務稅改革將損害印度經濟

Asia Times

text

印度總理莫迪在今年7月雄心勃勃的推出了新的商品服務稅改革,並將它比喻成可以與1947年印度獨立相提並論的重要事件。不過,自改革推出後,稅制經歷了重大的調整,顯示出其在推出時考慮不周。考慮到目前印度極端複雜的稅務體系和來自各方面的負面反饋,新的稅法還需要作更多調整。亞洲時報 (

ATimes.com

)報導

印度想要建立統一的間接稅務結構,需要克服重重政治阻力。一級行政區政府必須放棄徵收區內稅,取而代之的是它們可以從商品服務稅中分得一部分。

歷屆中央政府與行政區政府就此經歷了漫長的談判。但諷刺的是,現任總理早年在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時,正是商品服務稅改的反對者。

商品服務稅目前在超過150個國家被採用,大多采用一至三個稅階。但印度的商品服務稅有五個稅階,最高為 28%,而在這之上還有其他費用, 令計算變得十分複雜並且容易弄錯。

新的商品服務稅還設置了非常高的合規要求。稅改要求所涉地區每月必須交三份稅務報告。對具泛印度業務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每個月要交120份報告。據說連官方的報稅系統也效率很低,並且連翻犯錯。

觀察員稱,新稅制「割裂」了原本統一的服務業市場。服務業原本並沒有跨區域的合規要求,但現在業界需要向每個不同地區政府提交稅務報告。服務業創造了印度超過一半的經濟生產總值,現在的報稅規則對小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不僅如此,大部分服務業的稅率都從15%漲到了18%。

新稅制下的稅收情況還尚無可靠預期,頻繁變動的細節規則已讓企業難堪其擾。

一些行業已經陸續出現失業問題。全印度製造業工會(All India Manufacturers' Organization)調查了一萬家企業後發現,今年第三季度貿易行業的職位減少了18%、中小企業職位減少了25%、大企業職位少了15%、出口企業的職位少了20%。

長遠看來,商品服務稅應能夠鼓勵商業活動並減少物流損耗。在很多歐盟國家推行商品服務稅時,也是經歷了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逐漸穩定下來。這種「改革的陣痛」至少在未來6到12個月內還會對投資產生影響。

撰文:亞洲時報評論員Devangshu Datta

原文:

Shoddy GST regime hits Indian economy, leads to job losses

更多:http://www.atimes.com/tag/atimeschinese/

相片:路透社